频 道 直 达 - 创业网首页 - 创业资讯 - 专家点评 - 创业观察 - 你问我答 - 创业指南 - 项目分析 - 政策法律 - 创业培训 - 创业新闻 - 奇思妙想 - 创业博客 - 创业论坛

创业加盟
创业新书推荐 - 创业项目库
创业专家在线答疑
酒店管理专家答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创业故事创富故事→新闻
    


小小村落走出了N个百万富翁


cye.com.cn 时间:2006-5-16 11:38:06 来源:千龙网 作者: 我来说两句

  每年的农历腊月二十八九,通往安徽省庐江县乐桥镇崎岖不平的沙石路上,都会“挤”进约50辆挂着上海牌照的各色小轿车,缓缓地驶向镇里最偏僻的小村——塘拐村。这样的“风光”至少持续了5年,在十里八乡传为美谈。

  开着小轿车的都是回家过年的昔日塘拐“小木匠”——如今他们是上海的装潢公司老板。一个只有2000多人的偏僻小村,在不到15年间走出了21位“打工”百万富翁。小小的村落缘何走出了这么多的“百万富翁”?带着诸多的疑问,我们前往探访。

  “塘拐村过去是乐桥一带最穷的村之一!”说起塘拐村,乐桥镇党委副书记唐启银这样介绍道:塘拐村地处丘陵地带,人均耕地只有0.8亩。“我们这里易涝易旱,半个月不下雨就干,下个三两天就一塘白——一片汪洋。”塘拐村党支部书记张敦九告诉记者,“正因为这样,我们村过去‘吃粮靠回销、种田靠贷款’,累死累活,平均每亩田的收入不到300元。”

  穷则思变。为了改变自身的处境,塘拐村的80多名年轻人拿起了斧头、锯子干起了木匠,走街串巷为十里八乡的村民盖房子、打家具。

  “当时干木匠每年可以挣个2000元左右。可这样仍很难改变塘拐穷乡僻壤的面貌。”张敦九说,“当时村里剩余劳动力达到了800多人,其中一半以上是年轻人。这些年轻人的出路在哪里?我们想到了创办企业。”就这样,塘拐村有了一家石料厂。可石料厂上马后,也只解决了25个劳动力,剩余劳力问题还是解决不了。咋办?联想到其他地方的人纷纷前往上海等地打工,1992年3月,张敦九决定和村会计吴成秀一道到大上海“探探路”。

  一番“探路”后,张敦九发现:上海的一幢幢高楼盖好后都需要装修,开个装潢公司肯定“来钱”。

  “本来我们准备以村里名义办的,后来一打听要30万元的注册资金,村里实在拿不出来。我们也吸取以往的教训,集体搞的企业最终很难长久。”张敦九介绍说,“我们决定回村里动员年轻人以个人名义到上海去闯闯——光打工不行,年轻人应该学会创业。”

  从上海回到村里后,张敦九找到了初中毕业后在村里“游手好闲”的张厚祥。张敦九在介绍张厚祥时说:“当时他家中的土房子墙倒了,寄居在弟弟家。田也不种,正当职业也没有,有时还和人打架。但我们观察到他有一定文化,人很机警,一旦做起事情来有一定的魄力,所以我们找到了他。”

  在村里的动员下,张厚祥向亲戚朋友筹措了一部分钱款,差缺的部分,村里帮他从当地信用社贷了一部分。就这样,塘拐村的第一个公司在上海开业了。

  “张厚祥的公司才开业的时候缺少木匠技术工人,村里就帮他从塘拐找,找技术好的。”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时,张敦九满是皱纹的脸上挤满了笑容,“年轻人创业初期,最需要的就是别人的引导和扶持。只要上路了,一切都好办。果然,第一年,张厚祥的公司就赚了24万元。好消息在塘拐很快传开了,在他的带动下,一个又一个塘拐的年轻人开始出门创业。”

  看到开装潢公司前景很好,在一家公司里从事木匠工作的吴成章也决定出去闯闯。从家中凑了5万元后,吴成章来到了上海。没想到由于管理不善,5万元很块花完,打了水漂。第二次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吴成章再次筹集了3万元,结果因为一段时间没揽到什么活儿,很快又亏欠一空。

  “别人能办成的,我一定行。”因为有张厚祥的榜样力量,吴成章决定总结教训,筹集资金再次创业。可这一次,许多人都不愿再借钱给他了。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村里在最关键的时候,果断决定给吴成章提供担保。

  “吴成章已经两手空空,村里凭什么给他担保?假如他不守信用怎么办?”面对类似的责问,张敦九说:“吴成章的这份决心就是最大的信用!”

  果然,吴成章最终在上海站稳了脚跟。“他现在拥有的资产在七八百万元之间。”继吴成章之后,塘拐人在上海创办了一个又一个公司,一个又一个的百万富翁也在塘拐的年轻人中产生。

  说起吴成章和其他塘拐村人的今天,张敦九十分自豪:“现在我们塘拐村的年轻人在上海开办的总公司达到了10多家,分公司有近50家。有了这些公司,村里的各种人全部都有了用场,800多名剩余劳力的问题迎刃而解。这支由各种人才搭配而成的装潢队伍,也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带动了大家共同致富。如今统计在案的百万富翁就有21人,资产几十万元的富翁就更多,他们共同在大上海铸造了塘拐的装潢品牌。”

  2004年9月1日,在北京举行的全国诚信企业授牌仪式上,“厚祥公司”等5家由塘拐人创办的公司,代表上海赢得了殊荣,分别获得“全国住宅装饰装修优秀企业”等称号。

  张敦九感慨地说:装潢公司的利润大,同时风险也大,用户欠款、质量问题等都在困扰着他们。为此,村里在上海设立了党小组等组织,引导他们搞好团结、互相帮助。一旦哪个公司出现问题或有忙不过来的活儿,其他公司互相帮忙解决;哪个公司出现资金问题,其他公司互相拆借。

  “塘拐人的创业成功给了周边村民重要的启示。”唐启银说,“在抓住机遇的同时,有关部门一定要学会引导,将农民的自发打工行为引导为自觉创业行为,形成适宜农村青年农民创业的‘小气候’,同时在他们创业最关键、最困难的时候,要有集体的力量撑腰,这样就会有更多的‘百万富翁’出现。”



创业网【 www.cye.com.cn 】-创业路上 与你同行

·相关新闻

·上海谈商论道创业系列讲座 ·创业网寻战略投资合作伙伴
·80后创富论坛共创未来30年 ·创业网向网友征集网站建议
·北京新闻广播9月24日节目 ·金口财总裁演说行销特训营
·学习型中国-世纪成功论坛 ·七彩公司招募大学生创业者
·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活动 ·第十届金手指网络奖征集中

·新闻评论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
免责声明:  
  凡本网具体标明“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对本站文章版权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致电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最新资讯
   
 
创富之星
   

 
新书推荐
   
 
论坛精华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