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明光:"我们是用整片的棕丝,用剪刀按鞋样剪成片,剪成这个样子,然后面上用中药粉糊在上面,然后敷上粗棉布。"
这样用棕丝做底的布鞋不仅透气,而且洗几水都不变形。困绕黄明光已久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野山棕大都分布于深山密林中,2004年3月的一天,黄明光与助手采完山棕返回途中遇到了意外。
唐建华:"走到半山腰的时候,突然听到后边有很大的响声,回头一看,二三十只猴子。"
黄明光:"等我还没反过神来,又有两只追我,一只抓着我的袖子,还有一只抢我手上的塑料袋。"
两人跑了二十多米回头看时,发现猴子们在撕扯装山棕的袋子,以为是食物。由于地形不熟,剥起来费劲,这次经历后,黄明光决定收购山棕。
黄明光:"像这样一片的话就两三角钱,一般来说把秆子去掉,光要棕丝,一斤在两块多点。"
很多村民见这种没用的东西还能卖钱,空闲之余便上山剥起山棕来。
村民曾义明:"不剥它不长高,一年可以剥六七十片。"
村民张龙:"一棵树一年按重量算的话在五十多斤。
记者:"能卖多少钱?"
村民张龙:"也就是一百多元钱。"
一片棕丝能做两双鞋底,一双鞋底的成本在一毛左右,做成鞋后至少有10倍的附加值。当黄明光拿着用山棕做成的布鞋找到袁团长时,却碰了钉子。
武当武术团团长袁理敏:"款式看起来有点像过去农村里面有这样两个耳有松紧,但对练功人来说那种没有特性。"
黄明光根据袁团长的意见对鞋外型进行了修改,使鞋既有特性也结实,但袁团长却违背了当初许下购买的诺言。
武当武术团团长袁理敏:"价格比普通鞋高多了,一般人可能是接受不了的。"
当时这种鞋定价在80多元,是普通胶鞋的五六倍,而练功非常耗鞋,每个月至少得四双。为了从袁团长打开突破口,黄明光觉得哪怕赔本也要干。于是他就送给了袁团长100双布鞋。
练功者袁修刚:"它不感觉憋汗,透气。"
练功者熊维正:"皮鞋底穿得脚底挺硬的感觉,穿着不舒服。这种布鞋底下透气,穿着还是蛮舒服的。"
通过袁团长的无形宣传,黄明光收到了意料中的效果。1000双练功鞋很快卖完了,一算帐,挣了5万多元。
2004年8月正当黄明光在批量生产布鞋时,袁团长却怒气冲冲地找来了。
原来,袁团长在一次表演时,布鞋出现了问题。
武当武术团团长袁理敏:"太极拳里面有个动作"千斤坠",就是这个动作,这个动作要求力量往下沉。做这个动作时鞋子突然开裂了,这个令我们很难受。"
黄明光拿起鞋子一看,连接鞋面与鞋底的棉线断了,而鞋窠里的棉垫很湿,水份把棉线腐烂了。随后陆续有四五百双布鞋退了回来,黄明光陷入了困境。
一次上网时,一条新闻引起了黄明光的注意,国外从中国进口丝瓜络做洗浴用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