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大学毕业后,孙德良回到杭州找工作。当时,杭州一家最大的互联网公司正在招聘员工。“第一次面试后,公司因我是普通大学计算机本科专业的原因没有录取我。”孙德良说。
心有不甘的孙德良,继续寻求进入这家公司工作的机会。“一个多月后,发现这家公司在招英语翻译。由于大学时期打下的基础,我的英语非常好。最后,我以英语翻译的身份进入这家公司工作。”
第一份工作犹如一把钥匙,给孙德良打开进入互联网领域的一扇大门。孙德良回忆了一件对他人生很有影响的事情。“1996年8月,亚特兰大奥运会召开。那时,我们几个人合作,需要把奥运会信息翻译好,传给报社。这让我意识到互联网简直太神奇了。”
据悉,这家网站,做的是类似新浪这样的门户网站。“可惜发展时机不对,这家网站两年后就关门倒闭了。”孙德良说。
公司虽然倒闭了,但却让孙德良真正爱上了互联网,决心在互联网行业干上一辈子。“当时,我希望找第二份工作也是和互联网相关,但却发现杭州已经没有第二家互联网公司。”于是乎,孙德良一拍脑袋:自己创业吧!
艰难创业之初
创业必须要有启动资金,“但那时的中国,根本没有风险投资概念。最直接的途径就是向亲戚朋友借。”孙德良说,“当时毕业才两年,毫无经济实力,别人根本不会借给你。”最后,孙德良的父亲出面,向亲戚朋友借了两万元的高利贷。“父亲知道,如果希望这个家能有所起色,就只有靠我。因为哥哥初中没毕业,就出去干活。我是家中唯一的大学生。”孙德良说。
在公司发展方向上,孙德良的想法也比较简单。“倒闭公司做的是门户网站。因此,我必须走和它不同的道路。于是很容易想到做一家行业网站。”孙德良说,“一开始,我想到做服装行业网站。但一次偶然机会,让我改变主意做化工行业网站。”
1997年10月,孙德良原本去杭州武林广场参加服装博览会,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把参展商和观众浇得无影无踪。于是,孙德良只好去附近老同学的化工公司避雨,无意中发现同学有一整抽屉化工行业的名片。“没做任何思考,也没做任何市场调研,一拍脑袋,就决定做化工行业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