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亿美元,对“框架传媒”这样一个陌生的名字,江南春的出价让所有人瞠目结舌。而且当时框架的要求是,独立运营。这招致了分众方面不少人的反对。“当时只有我和江总最看好。”框架董事长谭智这样说,“江总非常果断和干脆。”事实上,谭智原本的算盘是先卖给未上市的聚众,占较大比例股份,然后再去和刚上市的分众谈。但聚众决策缓慢,江南春这边却力排众议,一举拿下。
江南春当初要求框架净利润比上年增长6倍,结果是框架增长了9倍。目前,框架的收入已经占分众公司总收入的近20%,而框架卖给分众已成为国内媒体界不可复制的经典案例。对于江南春来讲,这1.83亿美元他觉得太值了。相对于收购框架传媒时包含与聚众拼速度的背景,江南春今年3亿美元收购好耶,甚至引发了更多争议。但江南春坦言在收购聚众之后已经过了自己的“心理关口”,他说自己学会了如何正确判断一个公司的价值。
“收购好耶,让分众从定位和发展方向发生了重大改变,打开了更大的想象空间,它是对全局的重新改造。它在数字化媒体格局中如何联动各个板块,有怎样的价值,我看得一清二楚。回头来看,3亿美元重要吗?不重要。”
从为了舍不得500万美元而“踩空”,到用3亿美元打开想象空间,江南春边走边学的历程几乎尽在眼前。
损失了一根金条
如果问江南春这几年有什么遗憾,很多人都会不假思索地告诉你,“他的股份被过早地稀释了。”然后还会一脸遗憾地补充一句,“即便少稀释10%,那也得是多少亿美元啊!”
江南春承认自己的股份被稀释过度,但他没做评价,而是先讲了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姑且叫“我损失了一根金条”。故事讲的是,一个12岁的小孩,偷渡到香港,在过香港海关的时候,每人只能带一元港币。在排队等候检查的过程中,前面一个女人被拖了出来,因为她被查出身上藏有一根金条,没能过关。此时,小孩就伸手把缝在自己内裤里的金条拔出,顺着裤管滑在地上,随即用脚大力将它踩入泥里。可最后关员并没有检查他就让他过关了,他只剩一元港币,但在街边吃了碗云吞面后依旧感觉阳光灿烂。这个小孩便是白手起家的佐丹奴创始人黎智英。
这个故事感动了江南春,他觉得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少损失10%,今天听起来是个很大的数字,但反过来,如果当初我纠缠于此,资金链搞不好就崩掉了,或者有可能挺过去了,但聚众比我走得更快。有时候选择就是放弃,但你一定要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上。”
在屡次投资进来稀释股份时,江南春并非没有考虑到股权的问题,这一点从分众内部风险投资的股份比例便可以看出,分众吸引了10多家风投,但股权相当分散,任何一家的股权都没可能和江南春抗衡。“投资人基本上都说不上话”,江南春始终牢牢控制分众的话语权。尽管目前江南春在分众的股份只有9%左右,但他对分众的控制和影响力绝对是超股权的。
“早期也许放弃的多了点,但我无怨无悔,最重要的是我‘过关’了,我选择了成功。”这是江南春对于股权问题上“太傻”质疑的“第一次官方回复”。
客观地看,江南春在早期的肯于放弃,才使得近乎于白手起家的他周围迅速聚拢了一批资源。其实江南春创业之初找来的人都各自拥有资源,江南春吸引他们的只有两点——一样的资源在分众的平台上就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且每个人带来了资源,也都会得到自己想要的。陈凛(陈逸飞的长子)夫妇,当年便借助家族和地产商的关系,帮助分众在上海拿下了几栋“甲A级”的楼盘。当然,他们在分众股权套现的那桶金已经让他们今天成了专职投资人。尤其是在分众发展早期,拿资源换股权的人最后都成了亿万富翁,这些他们自己都没有想到。
分众团队经常这样开玩笑说,“江南春挖了一口井,找了很多背水的人卖给喝水的人,结果背水的人发财了,挖井的人也发财了。”对资源的价值有准确认识,同时能用利益关系高效率地调动资源,这是江南春的过人之处。分众副总稽海荣证实了这一点,稽海荣是江南春的大学师兄,他还记得江南春在大学竞选学生会主席时说过的话“做成功一件事情,不在于你自己多优秀,而在于你能协调多少资源。”那次竞选,江南春就是靠四处拉同学吃饭,四处寻求支援,最终淘汰了一个比他更有口才的“必胜选手”。
超越销售
当所有人都低估江南春企业家能力的时候,恐怕也没有人会否认江南春确实是块做广告销售的材料。江南春一直是分众销售中的Top1,这是人所尽知的。创业之初,江南春亲自背着液晶屏到上海的几十家楼一一去游说,前两年分众楼宇广告的每笔合同他都记得清清楚楚。
“江总的风格非常直接,那就是用数字说话,我们在一起谈的最多的就是数字。”分众COO陈从容说。毫无疑问,分众是一家以销售为导向的公司,江南春的血液里流着销售员的血液。直到如今,江南春自己还亲自带着一个销售团队,这是分众在上海7个销售队伍之一,当然江南春团队也是分众历年完成业绩最多的团队。
不过,今年江南春团队已经历史上第一次退居到第二的位置。分众副总裁稽海荣说,“江南春以前是分众的Top sales,但今年他的重心正在转移,更像公司的首席架构师。”的确,以前一手独掌分众销售大权的他开始放权。目前,分众在全国的20多家二线城市的销售均由COO陈从容负责,江南春仅保留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一线城市“销售项目经理”的角色。
据说在移交二线城市销售大权时,江南春很是“孩子气”地忍不住对陈从容说:“销售这一块,我真舍不得放手啊。”陈从容感觉,在那一刻江南春身上的销售基因与企业家基因以及控制与信任两种风格正在进行激烈的对撞。
江南春必须选择在矛盾中超越自己。他曾在“分众夜话”中写道:“对员工最大的压力就是信任。”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江南春对于放权与信任的郑重——他希望让每个人的价值都得到体现,大家都是在为荣誉而战,但他也希望员工要把这看作是进取的动力甚至是压力。
现在江南春经常会开玩笑说:“不要和我谈广告,卖公司,来找我。”因为他现在更多的时间的确是在为公司寻求更多新的投资机会。当然,江南春依然会很频繁地会见客户,而且往往是能当场带回单子。因为这的确是他很享受的一种乐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