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德到中国后发展这么迅速,全是靠中国各方面支撑他做大,”郑元豹如是解析国际竞争对手的成功。根据有关统计,仅2005年,施耐德在中国平均每月并购两家企业。在过去10年,施耐德的中国销售额从4亿欧元增长到今天的70亿欧元,并购战略功不可没。
郑元豹说,人民电器要走出去的话,第一步就是要整合人才、市场、技术、信息等各种要素,用以开拓自己的市场,“用他们的资源为我赚钱”。
“现在我们正在与国外数家公司洽谈兼并事项,事情尚未确定下来。我们不是兼并小企业,而是兼并大企业;我们不是兼并单个行业,而是兼并多个行业;我们不只在中国完成兼并,而是要兼并国际上的企业。”
“兼并这条路,我们会一直走下去,因为它适合民营企业的发展,既解决了大众就业,又完成了资源整合。”
忧心:施耐德入局对我们“压力很大、危险很大”
“施耐德,还有一些其他的国际巨头,很早以前都来找我谈过合作的事情,我都拒绝了。”一提起施耐德与德力西的合资,郑元豹挥舞的手势大开大合,神情激动。
温州乐清市柳市镇,这个只有50平方公里的江南小镇上,如今林立着3000多家电器生产企业,同时还驻扎着如正泰集团、德力西集团、人民电器集团、长城电器集团、麦克力电气集团等众多中国低电业知名企业。年产值达300多亿元,占全国低电业生产份额65%以上。
发展至今,这批低压电器巨头们纷纷更新了此前的一些发展方式,逐渐开始走合资路线,正泰选择了GE(拿出部分项目与GE合作),德力西选择了施耐德,天正选择了ABB,长城电器选择了西门子,力求达到市场、资金、技术的最佳整合。
尤其是在2006年12月17日,施耐德和德力西签署合资框架协议,双方同意以1∶1的比例等额出资设立“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董事长位置将由中方担任。新公司将继续使用“德力西”品牌。
没想到,这引起了胡成中昔日同学及创业伙伴南存辉的激烈反对。2006年12月,当施耐德和德力西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之后,素以沉稳著称的南存辉一反平日的低调,主动约见媒体记者,他说,“施耐德跑到柳市这个乡下地方来,目的就是垄断,在低压电器领域高、中、低端通吃!”
按照南存辉的说法,通过与施耐德的10年谈判,他已看清施耐德对中国低压电器市场志在必得的心思——“跨国公司惯于用标准、专利、收购、诱惑等一切手段达到目的”。
同样,郑元豹此次也向记者表达了这种反感与愤怒。在他看来,国际电器巨头过来,就是要“消灭”中国的民族品牌。“抵制跨国公司收购,打造民族品牌”之类的话语也就时时见诸他的言谈之中。
不少业内人士推测,“先合资、后亏损、再控制”的路数将在德力西上演,德力西品牌也会自然流到外国人手中。
毫无疑问,人民电器在郑元豹眼中便是第三种企业。“民营企业上市,就是要围绕品牌利益。”他说,“资本市场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大幅提升公司的知名度,也可以在一夜之间使公司声名狼藉。”
事实上,温州企业以前上市的积极性并不算高,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表示,“温州的融资渠道一直非常发达便捷,大额的钱款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到账,解决企业的燃眉之急。”由此以来,温州企业上市融资的愿望相对也就不那么强烈。此外,由于温州企业可以算是新中国最早的一批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并不算规范,上市之后还要“受人管”,这也难免使他们意犯踌躇。
经过多方努力和市场的示范效应,近几年来,温州民企这一上市“绝缘体”也终于“导电”,上市企业前赴后继。
目前,温州一批优质民营企业正积极筹备上市,如伟明环保、报喜鸟服饰公司、红蜻蜓集团、森马公司等都正式启动了上市进程。目前已经与券商签订保荐协议的达到5家,而且后续资源充足,已经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并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超过70家。从目前透露的情况看,有上市意向的民营企业有100多家。
郑元豹表示,家族企业的实力是有限的,如何变成无限,必须要走股份制企业的道路。“我们整合生产力、经济、技术、市场和信息五大资源以后,就能够打破家族企业的弊端。”
“不是社会责任的问题,就是一个纳税问题,如果你不改,你的精神引导不起来,所以企业管理是一个社会责任、社会使命的问题,不能把自己的企业活活拿在手里面死掉。”
“人民电器将分拆上市。”对于人民电器上市的具体规划,郑元豹说,目前公司的各种上市筹备活动正在准备过程中,进展顺利。“公司在5年之内准备上市5家子公司。”他说,“但上市的步骤可能要比正泰晚。”
郑元豹的意思是,人民电器旗下的第1家公司上市时间,会比正泰上市时间要晚,但第5家子公司会在5年内上市。
对于具体哪5家子公司将上市,指向哪个资本市场,融资额度有多大,郑元豹均以笑而不答作为回应。他只是表示,相关公司的改制、规划等上市前期项目正在积极进展之中。
而根据人民电器一份短期规划,公司预计,经过3~5年的运作和发展,资本市场融资将取代股本投入,并成为最主要的资金来源。郑元豹则曾在一个内部会议上表示,在旗下诸多子公司中,正在酝酿将上海、浙江、江西三大公司进行上市,但上市的具体时间和地点,还有待进一步规划。
人物语录
“小时候,对上学念书如痴如迷。但是,由于家境贫困交不起学费,15岁就辍学了。”
“那时,我们从来没有裤腿完整的裤子穿。每天的奢求只是能吃饱饭。”
“一般人学打铁要学三年,可我打了两个月后就基本上掌握了打铁的要领了,这是我单干的前提。”
“打渔、打铁、打拳都需要坚强品质,尤其是练武对自己的控制能力要求比较高,要求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做企业也一样,必须有坚强意志,并懂得运用技巧和智谋。”
“在世,不能和天斗;在家,不能和老婆斗。斗,就不和谐,就不能发展。”
“我的经济大权全部掌握在太太手里,我每天保证兜里有200元钱就行。”
“我已经宣布,到50岁就退休。退下来之后,除了重捡练武的兴趣爱好外,我的精力会放在慈善事业上。”
人物简历
1958年3月,出生在温州乐清柳市镇。
1976年,在杭州创办杭州飞鹰机电控制厂。
1982年,在上海创办上海南汇机电设备厂(现为上海人民低压电器厂)。
1987年,毕业于上海电视大学经济管理专业。
1989年,接管乐清人民低压电器厂。
1995年,创建浙江人民低压电器厂。
1996年,成立浙江人民电器集团,任董事长、公司法人代表。
1997年6月,组建中国·人民电器集团,任集团董事长、法人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