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在这一系列公司成立之后,何燕曾向成都国腾通讯董事会提出辞职,欲彻底划清关系,但被董事会拒绝,直到现在何仍然是成都国腾的总经理。
2002年,何燕曾经花大力气希望把华威信息包装在海外上市,但因为华威与其他公司关联关系太复杂,技术、资产、财务无法清晰规范而最终未能成功。
上述六家关联公司2000年5月组成成都国腾集团。
这一集团公司降生得恰到好处。当时当地政府刚好提出要将信息产业建设作为四川省一号工程,新成立的国腾通讯集团适时提出了打造“芯片”项目,获得大力支持。收购旭光电子未上市法人股从而成为旭光电子实际上的第一大股东,就是最有力的支持之一。得到这些支持,何燕如虎添翼,准备大干一场,还专门想尽办法将原爱立信中国公司总裁助理吴晓松挖过来,担任国腾集团副总裁,企望可以借巨人爱立信成熟的经验,做大国腾。
作为国企的成都国腾通讯,是如何衍生出这一系列的公司,最终“生”出成都国腾集团的?国腾方面不愿回答记者的提问。而一位证券行业从业人士则分析此事还有一种可能———作为国有企业投资的企业,成都国腾通讯一直存在,并且成都国腾通讯的四家国有法人股东在国腾系列的其他部分公司里亦曾分别作为股东出现过,所以何燕在这一系列公司中的股权安排,也可能是以何燕为首的管理层对国腾MBO的实际进程安排。
国腾内部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人士表示,当初四家原始国有股东对国腾的投资不过区区50万元,而且他们主要委托何燕代为操作,并不能视之为就此拥有国腾的所有股份;而国腾从50万元投资在10年里成长为总资产数十亿元的大企业,全赖以何燕为首的管理层开拓进取之功,现在他们要求兑现自己的一部分价值,并不为过。
借壳旭光
国腾原来与旭光电子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始于2000年底。
旭光电子是1994年2月,由国营军工老乡阳光电子管厂进行股份制改组,以定向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公司。1996年,旭光电子股本构成为:总股本4500万股,其中国家股3169.9272万股,占总股本70.44%;法人股639.5万股,占14.21%;内部职工股690.5728万股,占15.35%。
作为对四川省一号工程和其代表成都国腾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持,2000年12月,经四川省财政厅批准,成都市国资局将其所持有的公司股本中1545.644万股,分两笔分别转让给成都国腾通讯(集团)有限公司(1390.744万股)和四川道亨计算机软件有限责任公司(154.9万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