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直 达 - 创业网首页 - 创业资讯 - 专家点评 - 创业观察 - 你问我答 - 创业指南 - 项目分析 - 政策法律 - 创业培训 - 创业新闻 - 奇思妙想 - 创业博客 - 创业论坛

创业加盟
创业新书推荐 - 创业项目库
创业专家在线答疑
酒店管理专家答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创业故事创富故事→新闻
    


创业路上,历经风雨总能见彩虹


cye.com.cn 时间:2007-9-11 10:18:00 来源:四川新闻网 作者: 我来说两句

  下岗后,寻觅生存和发展之路

  王琳原先工作的单位是青神县的中岩面粉厂,并担任了领导岗位,由于厂里在转制的过程中,各方面条件的不成熟,最终宣告破产,2000年的时候,30岁出头的王琳不得不面对下岗的现实。短短的时间里,王琳从厂领导变成了一名下岗失业人员,王琳感到万般的失落与无奈,前方的路在哪里,她陷入了痛苦的思忖之中。

  幸运的是,在她最低迷的时候,亲人及时伸出了援手。王琳的弟弟从华南农业大学毕业后,看准了风景园林市场蕴藏的巨大商机,毅然放弃了在广东政府部门稳定的公务员生活,自己在广东中山创办了海枣椰风景园林公司,当时,他的风景园林苗圃已达500亩。看到姐姐的迷茫与无助,弟弟鼓励姐姐也加入到这个产业中,弟弟的建议对王琳来说无异于黑暗中的一盏指路明灯。

  说干就干,已经远离课堂很久的王琳开始了第二次的“学生”生活。她从书店买来许多风景园林苗木培育方面的专业书籍,废寝忘食地研读;还报名参加了成都市园林部门和花卉协会举办的各种技术培训班;在网上,她也如饥似渴地搜寻着各种有关风景园林的资料。为了把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王琳还经常虚心地向自己聘请的有10多年从业经验的技术工人请教……多少个寒暑交替,日日夜夜,近7年的时间过去,如今,王琳的风景园林苗圃已经颇具规模,种植苗木200多种,种植面积达到了100亩,“我的苗圃还为温江花博会提供苗木和花卉呢。”王琳自豪地说道。

  漫漫创业路 笑对风雨

  “说起风景园林,很多人都觉得是很有诗意、很美妙的东西。其实,只有从事过风景园林苗木种植的人才能体会当中的艰辛与不易。”王琳告诉记者,这是几个农学院大学生到她的苗圃实习之后的肺腑感言,接受过专业知识训练的大学生尚且如此,对王琳这个以前从未接触过这片领域的人来说,个中滋味就更不用说了。

  王琳至今都还记得刚开始起步时遭遇的第一次惨败。当时,她花了六七万元从外地买进了一批苗木,这批苗木大部分都没能成活,几万块钱的投入就这样付之东流,王琳有一种心灰意冷的感觉,她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适合干这行,但转念一想,都说“万事开头难”,做哪一行不遇到挫折与风险呢,有弟弟的帮助,至少做这一行还有技术和产品上的优势。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王琳选择了继续走下去。弟弟也立刻从自己的公司派出技术人员赶到王琳的苗圃,对剩余的苗木进行抢救,之后,王琳又从四川花协请来专家进行了一个月的现场技术指导。

  都说“吃一堑,长一智”,王琳算是把这句话体会透了。技术上吃过的这些亏更是激发了王琳的学习劲头,现在的王琳,可以不假思索地向记者说出一连串风景园林苗木的美妙名称,“香港紫荆、蓝花楹、鸡冠刺桐、加纳利海枣、华盛顿葵……”“加纳利海枣每株最低售价都可达到好几百,规格高的话,可以卖到上万块,因此又被称为‘绿色银行’。”说到苗木的栽培,王琳也打开了话匣子:“主要涉及三个方面,栽种技术、后期维护和病虫害……”句句话头头是道。

  C  黄泥巴变成“金砣砣”

  从传统种植的农民到如今拥有百万资产的公司老板,东坡区尚义镇宁福安靠自己的勤奋和智慧改善了自己的经济条件,带动了一方乡亲共同致富,也赢得了乡亲的尊重和钦佩。

  租种200亩地起家

  “我是2000年开始承包土地的。最初由于资金和经验等一些因素的制约,我们只租了200亩土地来进行杂交水稻制种起家。经过我们全家人的辛勤劳动,收到的效益比单种粮食效益好。有了一定的资金和技术积累以后,2004年我们就租了1200亩土地来进行杂交制种。水稻收获以后,我们感觉把那么多土地空着太可惜,当年下半年我们开始根据市场的需求和行情种植蔬菜,杂交水稻和蔬菜种植并举,既充分利用了土地,又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收入。在不遭遇自然灾害的情况下,每年纯收入可以达到一百万。”从2000年从事农业杂交水稻制种到现在,他共租了七个村,42个农经联社、租种的总土地面积达到3186亩。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基地的发展情况良好,顺应市场的需要,根据实际条件,宁福安生产的青菜、榨菜、萝卜等解决了本地30多家生产企业的加工原料和区外的市场鲜销。2005年他组织成立了尚义镇蔬菜协会,在舒林村开办了蔬菜试验园。他今年还与宜宾的酒厂签订了订单,为他们生产杂交酒谷。从日本引进的洋芋品种,远销加拿大和新加坡。

  反哺乡亲

  致富后的宁福安,时刻不忘乡亲的帮助和政府对自己的支持。他努力发展种业公司和蔬菜协会,吸纳周围的人就业,同时也解决了土地荒废问题。农民把土地承包出来以后,可以收取土地承包费用,同时农民也可以选择在公司工作,家庭收入人均可以达到每年7500元。舒林村一组的董银伟夫妻俩之前单纯地从事传统农业种植,年收入也就一万元左右。他们把土地承包给宁福安以后,土地租金加上夫妻俩务工的收入,年收入整整翻了一倍。收入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如今,他的种业公司和蔬菜基地都已经有一定的规模,发展势头也很好。面对未来,他满怀信心:“得到农业局的批准后,我准备在106线建立一个新的蔬菜基地,引进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示范品种,带动乡亲们致富,也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增加亮色。”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2页  1  2  



创业网【 www.cye.com.cn 】-创业路上 与你同行

·相关新闻

·上海谈商论道创业系列讲座 ·创业网寻战略投资合作伙伴
·80后创富论坛共创未来30年 ·创业网向网友征集网站建议
·北京新闻广播9月24日节目 ·金口财总裁演说行销特训营
·学习型中国-世纪成功论坛 ·七彩公司招募大学生创业者
·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活动 ·第十届金手指网络奖征集中

·新闻评论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
免责声明:  
  凡本网具体标明“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对本站文章版权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致电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最新资讯
   
 
创富之星
   

 
新书推荐
   
 
论坛精华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