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过三轮挖过煤
用顽强赚得“第一桶金”
让人欣慰的是,这一次次的打击,并没有让张国军低头。
1978年冬,13岁的张国军,在学校里品学兼优,再过一年就要初中毕业了。他憧憬着上高中、甚至上大学。但身体的残疾和家庭的困境,让张国军不得不离开了心爱的学校。
为了给家里增加收入,张国军想尽了各种办法。见补皮鞋能挣钱,他就东拼西凑,买了台补鞋的机器。从此,他开始常年在外漂泊。多年在外闯荡的张国军,无论收入如何,看书学习从不间断。他经常将省下来的钱买书,至今,他家藏有上千册图书。在23岁那年,他终于获得了中专函授文凭。
这期间,也正是靠着这份执着与真诚,张国军为自己赢得了宝贵的爱情。26岁的时候,在家里张罗的几门亲事都无果而终之后,一个亲戚介绍了一个家住高山的姑娘。几次接触过后,张国军动心了。姑娘的父母也觉得张国军是个肯吃苦的小伙子,就定下了亲事。但接下来,女孩开始有些动摇了。
一天下大雨,姑娘和父母一起来看张国军,来到屋里却发现没人。出来一看,发现张国军正冒着雨在田里忙活。“下雨,把苗子栽下去,成活得好些!”看到姑娘来了,张国军急忙解释。一句局促不安的解释,却让这个年轻的姑娘动心了——这是一个实在的小伙子。一年之后,两人终于走到了一起。
多年来,张国军开过三轮车、种过地、打过工、挖过煤,每次看到自己银行户头的数字在一分一角的增加,张国军都能感到丝丝的快乐。到2000年,张国军手中已经积累了10万元的“巨款”,他用顽强的精神为自己人生积累了第一桶金。
打工受挫走上艰难创业路
三年打拼成为百万富翁
2000年春,张国军跟随弟弟到深圳一家公司打工,但老板一看张国军烫伤的脸,将他拒之门外。张国军只好回到老家,开始思考着如何发家致富。
这一年,张国军盘算了一下自己的“小金库”,足足有11万元!他发现邻近的双塘村有一片300多亩的荒山,多年来野草丛生,如果租下来开辟成果园或是种上经济作物肯定有收获。2001年,在家人的极力反对中,张国军与村委会签订了30年的承包合同,将自己多年来辛辛苦苦攒下的钱全部换成了树苗。
当年8月,张国军只身走上这光秃秃的山头。没有公路,所有的物资都只能靠肩挑背扛,在山腰搭起的一个窝棚成了他的新家。“20块钱一天,但我连个帮手都请不到!”张国军要拓荒种树,被不少人认为是天方夜谭。由于担心张国军付不起工钱,根本没人愿意到山上干活。找不到帮手,张国军只好自己拼命地挖起来。
终于,一个叫魏光荣的肢残人,抱着“背时”的想法过来帮忙。看着张国军一个人挑砖砌墙、盖房子,脚肿得像个馒头,却还在咬牙坚持,魏光荣感动了。这样,张国军的荒山上,才开始热闹起来。如今,经常在山上做事的残疾人已经有19人了。
半年的时间过去了,100多亩荆棘丛生的荒山变成了可栽苗木的田地。张国军随即赴山东等地,引进了油栗等优质苗木,开始了植树造林,同时还在苗木间培植椿树、花椒、漆树等苗圃70多亩。这时,村里的19个残疾兄弟,也成为张国军相对固定的工人。三年下来,张国军开完了240多亩荒山,栽下了2万多株树苗,种了200多亩经济作物,资产已经超过了100万元。 (记者蒲哲 通讯员唐旻 何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