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采访了不少苏商,我觉得陶玉梅也是很值得采访的一位,她给人们带来了美的穿着享受,我们也很想听听她的商道。”本报“魅力苏商 商道品鉴”活动举行以来,一些很喜欢陶玉梅服装的女性“粉丝”这么表示。提到“陶玉梅”,人们都会想到中式服装,并联想到它的品牌创立者陶玉梅女士。走进这位苏商“巾帼英雄”的办公室,从沙发套到靠垫,丝绸、盘扣等中式元素处处展现,细节也都流露出如同品牌一样的气质——柔美中有着典雅端庄。
民族服饰传递传统文化
【新闻回溯】
创业之初圈定中装
1996年,原在一家大型服装企业工作、已身为知名设计师的陶玉梅,迈出了自己创业的第一步,用自己的名字——“陶玉梅”注册公司和品牌,并主要推出中式服装。这个品牌在南京市场上一炮打响,服装和她的名字一样,都让业内业外的人记住了。市场热烈反响和荣誉接踵而至。2000年,“陶玉梅”商标被评为南京市著名商标,“陶玉梅”女装亦被评为南京市名牌产品。此后又被评为江苏省名牌产品,江苏省著名商标。
【商道自述】
品牌附加值=文化内涵
很多人都奇怪,为什么我会选择中装作为创业突破口?自小就迷恋中国传统艺术的我,曾师从于著名画家李婉女士专攻书法和绘画,从小受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长大后,更是始终梦想着“中式情结”,再加上自己已经有了十年的设计经验,很有信心做出一个成功的中装品牌。而且,说实话,那时市场上品牌服装不多,风格较单一,但消费者讲究“穿”的念头却如雨后春笋。我推出的旗袍一下子就吸引了好奇、憧憬乃至钦佩的种种目光。传统情结和市场碰撞出了绚丽的火花,第一步成功也让我坚定了走下去的信念。一个服装品牌,一定要有文化内涵才能凸显品质和附加值,“陶玉梅”初出市场就一炮打响,既是我对当时商业机会敏感的捕捉结果,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一直钟情而结出的果实。
中装不断吸收新元素
【新闻回溯】
为十运会设计旗袍
2005年,全国第十届运动会在南京举行,300名礼仪小姐身着中国红和宝蓝色的旗袍,服务在十运会场上,成为在赛场上运动员们飒爽英姿之外又一靓丽动人的风景线。而为十运会专用礼仪旗袍提供设计制作的就是陶玉梅服饰,这也让“陶玉梅”品牌受到了更多关注。从当初的以“小阁楼”起家到如今16000多平方米的厂房,从二十多员工发展到现在的四百多人,“陶玉梅”已成为宁派服装的翘楚。
【商道自述】
学习、学习、再学习
时装行业是一个潮流发展特别快的行业,我常说:一个好的设计师应该不断地学习、学习、再学习!比如我们在1998年秋天,开发了一系列款式多变的中式休闲装,制作了几十款可以互相搭配、相得益彰的棉衣、棉裙、棉裤、棉背心,甚至手袋、饰品等。我们还研究把南京的瑰宝——云锦设计到中装中来,在我们专卖店里,消费者可以看到,从服装到专柜设计,加入了现代元素。其实国外的不少设计师,都喜欢加入中式元素,只不过他们采用的是现代立体剪裁。现在做中装的,从小作坊到大品牌都有,一种新设计出现,立刻有人模仿,因为不断创新,在超越自己,所以我们不怕模仿。接下来,我们努力从品质经营转到更高的品牌经营阶段,还打算把专卖店开到加拿大等国外。
结语:“我希望能重拾年轻时的画笔,希望在大众化外,能设计更多概念性的时装……”采访中,陶玉梅女士就自己的很多期望娓娓道来,这些都是目前她无暇顾及的。但从中能让人感受到,职务众多的她,仍然时刻保持着一份对设计的“赤子之心”,艺术为核,品牌为质,正如她一再强调的:时装永远不仅仅是时装而已。
本报记者 薛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