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吾:果园里创出一条致富路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三师四十二团二连职工王永吾,靠勤劳的双手、科学的管理,念种养结合的致富经,把60亩荒芜、亏损的老果园,改造成了“聚宝盆”,过上了富裕的生活,成为团场“呱呱叫的人物”。
37岁的王永吾谈起自己发家致富的艰辛历程,感慨万千。1994年王永吾作为支边劳务工来到四十二团承包了57亩棉花地,从来没有种过那么多地的王永吾夫妇傻眼了,这可咋办啊!愁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王永吾凭着他那股闯劲,凭着他勤劳的双手干了起来,不会的就虚心向老职工请教。一年下来,王永吾竟盈利8千元,他乐的几夜没睡着觉,这8千元就像给他吃了一颗“定心丸”。尝到甜头的他第二年又承包了60亩棉田,就这样从1994年到2001年王永武连续7年种植棉花总盈利十几万元。
2001年连里要把一个60亩地的果园拍卖,承包给个人,王永吾听到消息后动了心,他马上跑到果园了解情况,他发现果园的亏损原因在于管理不善。于是他和妻子商量买下果园的租赁承包权,经过商量,王永吾最终拿出了8万元买下了果园30年的租赁承包权。
王永吾想“要干就一定要下决心”,对园林技术一窍不通的王永吾学起了果园管理技术,他买了一些书和碟片,还请来了技术高的园艺师傅,一点一点的学,一步一步的干。为了改善果园土质、扩大种植面积,他投资1.8万元重新平整土地,把原来的三个放水渠改成了两个,把原来的小块地改成了大条田,在果园中间还开了一条路。由于果树多年没有好好管理,树干都拢到了一起,阳光无法透过,王永吾就用铁丝把树干一个一个的拉开,并进行了剪枝,还进行了嫁接改良。机关团委和连队青年工作站还经常给他从技术上进行指导,多次送王永吾到外地去学习、参观。
俗话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王永吾明白这个理儿,为了给果树施肥,他又买来了牛、羊粪等农家肥,还养了30只羊。为了增加收入他在果园里种上了棉花,棉花里又套种了茴香。王永吾的干劲一天比一天大。虽然他付出了心血和汗水,但第一年果园还是亏损了1.5万,对于亏损王永吾早有心里准备,用他的话说就是“一口吃不了个大胖子,得慢慢来。”
逐步掌握技术的王永吾把老果园进行了改造,经过两年的精心管理,果园有了逐步发展,经济效益也在不断增加,从2004年以来,果园每年获得了大丰收,总产果品15吨以上,棉花单产突破了400公斤,同时,王永吾利用果园杂草多的有利条件,发展养羊业,羊也由原来的几十只变成了几百只。王永吾心甭提多开心了。他果园每年收入达4万以上。
今年他培育的40万株红枣苗长势喜人,王永吾算了一笔帐:40万株红枣苗除过种子、肥料、嫁接成本费用,最少盈利20余万元。25亩枣树苗里套种的伽师瓜,亩产4吨多,盈利5万元以上。刚挂果的25亩红富士苹果已被客商2万元订单。羊群经过4年的繁殖已发展到近1000只。
今年还没结束,王永吾就打算起了明年的事,他已经准备好了农家肥,冬天就要剪枝,给树杆上白灰,他还想明年引进特色果树,给苹果套袋,他说:“给苹果上了套苹果就不会被病虫害和农药污染,纯天然绿色苹果,价格也会比普通苹果贵5、6角钱……”
王永吾又开始忙碌了,他要把自家果园里的果树变成“摇钱树”,让果树上的苹果变成“金蛋蛋”,还要把25亩红枣苗嫁接成优质枣种……,王永吾下一步的打算是利用团场优惠政策,种植2000亩的红枣,他的致富路越走越宽,他的视野越来越开阔。
一番辛劳,一份汗水,换来一份收获,肥沃的土地只会给勤劳的人带来丰厚的回报。王永吾依靠团场的富民政策,依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迎来了一个又一个艳阳天,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辛勤耕耘,创造财富,描绘着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