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台塑帝国
1978年,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美国的经济陷入低潮,其石化产业普遍不景气,关闭、停产的化工厂比比皆是。此时,王永庆却果断出击,正式启动了投资美国的计划。
当时的另一个背景是,台湾经济在经历了一轮高速发展后给企业经营带来了一系列难以克服的困难。于是,王永庆毅然决定趁美国工业在遭受第二次石油危机的打击之下尚未复苏之际,趁虚而入。
王永庆认为,赴美国投资,首先是土地便宜,其次是美国的石油储备足可以满足台塑的原料要求。他认为,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实施投资扩张战略,至少建厂的成本比较低,并且也可跟上经济形势的变化节奏。按兴建一座现代化工厂约需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计算,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建厂,那么等建成后,市场又在复苏之中,正好赶上好的时机。
事实上,王永庆早在1973年的石油危机之后就决定到美国设厂,但这一计划一直推迟到1978年才付诸实施,除了要进行必要的研究和准备工作外,同时也是在等待一个恰当的机会。
他的大胆兼并和收购行为使美国工商界大为震惊,有媒体评论:“王永庆表现出的完全是一种‘狩猎式’的投资行为。”
在完成了一系列投资和并购后,1983年初,王永庆迎来了预期的景气年份,美国经济开始复苏。台塑在美国的几家工厂以此次经济复苏为契机,开始蓬勃发展。
王永庆除了在美国投资之外,更看好中国大陆的投资机会。1990年代中期,他第二次到大陆的时候即投资30亿美元建亚洲最大的火力发电厂,当时大陆有关领导认为未来电力将会过剩,并不看好这一投资,但后来,电厂建成投产之时、也正是大陆面临缺电的开始。
3个月前,王永庆还曾赶到厦门,为其投资的厦门长庚医院剪彩。据悉,王永庆的台塑集团在大陆的投资累计已经超过100亿美元,建立了以石化原料加工为主的30多家企业与大型发电厂,并且构建新的石化、汽车、钢铁、物流、医疗等重要产业,这些项目遍布广州、厦门、重庆、南通、昆山、宁波等地。
这是他1989年提出70亿美元规模“海沧计划”却被台湾方面阻挠而搁浅之后10多年间,仍然百折不回的硕果。他的宏图是建立一个横跨太平洋的石化帝国,因此需要在中国台湾、美国和中国大陆三地间建立一个紧密的上、中、下游石化物流生产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