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必须吃苦,但多动脑筋才能将生意做大,徐桂芬开始思考有什么商机可以将生意扩大。徐桂芬在食品公司呆了多年,对食品市场非常熟悉,于是她从南昌市的菜市场入手做了一番调查。
“我发现,不少菜市场内都有卤菜店,买卤菜的人也较多,但偌大的南昌市竟没有一家本地人开的卤菜店。”徐桂芬说,“当时南昌的卤菜生意主要由温州人和潮州人垄断。温州人加工制作的卤菜品种比较丰富,但美中不足的是较清淡而潮州人的卤菜大多是一些海产品和卤鹅,品种显得单一。我想,如果集这两家之长,去两家之短,制做适合南昌人口味的卤菜食品肯定受欢迎。”
酱鸭“生”金蛋
1993年2月,徐桂芬在绳金塔附近创办了南昌煌上煌烤禽社,烤禽社面积不过二三十平方米,员工也只有两三人。“烤禽社刚开业时,由于资金雹店面孝人员少,我既当经理又当员工,推着三轮车进货、在店里销售熟食,什么脏活累活都做过。”徐桂芬回忆说。
徐桂芬做的卤菜口味符合南昌人嗜辣的习惯,因此在开张的近半年时间里烤禽社生意一直不错。那时南昌的卤菜店已有很多家,相互之间的竞争也十分激烈,在煌上煌烤禽社附近就开了好几家卤菜店。徐桂芬意识到,自己的店应该推出独家的拳头产品才能吸引更多的顾客,才能在竞争中取胜。1993年夏,徐桂芬远赴浙江、广东等地,登门求教技术精湛的卤菜师傅和技术名家,请他们传授配料秘方和烹调技法。回到南昌后,她作出一个选择———把酱鸭作为煌上煌烤禽社的主打产品。
让徐桂芬始料不及的是,这只小小的酱鸭竟最终让“煌上煌”坐上了南昌乃至江西熟食品牌的“头把交椅”,成就了煌上煌烤禽社的成功。
谈起酱鸭的历史,徐桂芬劲头十足。“不要以为一只酱鸭很容易制作,当年我为做出这只酱鸭,进行了数百次实验。”徐桂芬说,“一只酱鸭要加入30多种中药,经过几十道工序、约20个小时才能制成。”
“在酱鸭做出来后,我把1000多斤酱鸭切成小块,分放在10几个大脸盆中,在南昌的闹市区和一些大街小巷分送给过往行人,让他们免费品尝,并要他们提意见,根据反馈的情况,我再改进酱鸭的口味。”通过不断改进,徐桂芬调制出了具有独特风味的煌上煌酱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