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就一双飘洋过海的翅膀
2006年底曹丽平注册了自己的公司———双飞鸟编织屋。 曹丽平说,2006年底公司成立后,她既高兴又焦虑,两三个月内竟然没有招聘到一个人。人招不到、订单也没有,每到夜晚躺在床上,曹丽平眼泪就止不住地向外涌。3个多月后,一位爱好编织的退休教师成了曹丽平的第一个员工。
人员有了,东西卖到哪里去?正当曹丽平一筹莫展时,一位从香港来西安旅游的商人找到了曹丽平,希望能和她合作。
他们在网上看到曹丽平的简介,先趁来西安旅游的机会看了一下编织屋。随后就带来一张很不清晰的图片询问是否能做,并要求必须赶第二天早上8点做出样品。为了这个订单曹丽平熬了整整一夜,第二天不到8点她告诉香港客商样品已经做好。香港客商过来一看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随后就要求与曹丽平签合同下订单。
创业明星搞起“大学生创业联盟”
大学毕业后找不到与专业对口的工作摆起地摊,好不容易迈上自主创业之路却只运作了半年左右就订单锐减。2008年5月份,曹丽平红红火火的编织屋不知怎么回事,开始“飞不动了”。来自美国、欧洲的编织订单锐减,原有订单也“源源不断”地退货。粗略一算,竟有100万元,有些客户哪怕赔违约金也要退货。在分析质量、技术及同行竞争等多个因素后,小曹百思不得其解,亲自到本地外贸公司和企业寻找答案,希望得到帮助。可小小编织屋根本无人搭理,店里的十几名员工也打了退堂鼓。
不能眼睁睁看着苦心经营的编织屋败退。当月月底,小曹和男友刘祺及创业遭遇困难的大学生创业者共6个人踏上南下寻访之路。第一站就是外贸企业众多的广东省,辗转广州、珠海、东莞、杭州等地,随着调查的深入,答案越来越清晰。曹丽平在杭州发现紧邻的两家玩具厂,一家倒闭,一家却生意兴隆。想去那家红火的厂子讨教,可人家不理会。在厂门口坚守到第三天,他们才被厂家曾姓老板请进办公室,从下午两点一直谈到晚上九点。曾老板分析了国际市场原因,又道出了经营秘诀,即:打创新牌、不能搞家族模式等。50多天时间进了50多家企业“取经”,7月下旬,带着厚厚的调查笔记,小曹一行返回了西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