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迷茫时,前进的方向常会难以确定。但,是金子,即使深埋地下,也照样发光。
对自己计算机方面的能耐,徐凡丧失了信心,还私下发泄:“什么盖茨、徐总,他妈的全是自欺欺人!”接着就整天窝在家里,默默忍受着家人的责骂。
怕丢脸,学不能再上了,那又干什么呢?他陷入了极度的苦恼。
对徐凡的“堕落”,家人极度不理解,但犟不过这头小蛮牛。于是给他找了个去郊县推销传呼机的辛苦差事儿,猜想他会知难而退,再回学校继续学业。没想到,刚18岁的徐凡却一口答应下来。每次去郊县,瘦小的他都背着个大木箱,装满几十斤重的传呼机样品和配件。一个大男孩和客户谈生意,让人觉得不可靠。他一次又一次吃着闭门羹,忍受着身心的双重压力。
徐凡清楚自己已没了退路:在学校失败了,可以回家;而在家失败了,还能去哪儿呢?
没有退路的徐凡背着大木箱常常流连在泥泞的乡场公路上。为了取得经销商的信任,他厚着脸皮拜访了一次又一次;为了等到经销商谈业务,他抱着大木箱在经销商的店门口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日晒雨淋,稚气的脸有了风吹的沧桑,再和客户谈生意,也不再杂乱无章;举手投足间,透露出从容不迫。赢得客户的信任,他建立的推销渠道水到渠成。
当时,传呼机的利润很高。推销两年,徐凡靠勤劳赚了数十万元!
逆境知缺失,顺境瞧美丽,而陷阱往往跟在美丽背面。
赚到数十万元后,徐凡急切点燃再圆“徐总”梦的火焰。但传呼机销售在2001年信息台大量赠机的风潮中迅速萎靡,而手机却掀起了平民化浪潮。在通讯市场摸爬滚打了两年的他,在跟进公司做了一段时间的手机业务后,开始筹划起自己的小店来。一切顺利。当年底在重庆永川,徐凡的手机营业店开张了。有以前建立起来的销售渠道加上他豪爽、豁达的处事风格,业务发展很快。当又听到人们喊“徐总”时,曾经的心旷神怡令他享受着飘飘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