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直 达 - 创业网首页 - 创业资讯 - 专家点评 - 创业观察 - 你问我答 - 创业指南 - 项目分析 - 政策法律 - 创业培训 - 创业新闻 - 奇思妙想 - 创业博客 - 创业论坛

创业加盟
创业新书推荐 - 创业项目库 - 商业模式
创业专家在线答疑
酒店管理专家答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创业故事创富故事→新闻
    


郭台铭:代工王的艰难转身


cye.com.cn 时间:2009-11-9 10:07:24 来源:经理日报 作者:中 华 我来说两句

  “富士康还有黄金10年。”面对裁员风波、股价急挫、订单大幅削减、净利润锐减83%的危情时刻,郭台铭如是说。

  于是,作为在金融海啸中受创最深的全球最大IT代工企业,台湾富士康集团走上了一条看似疯狂的复兴之路:一面两次10亿美元以上的重磅投资砸向西部两个最重要的城市——重庆和成都,建立生产研发基地;另一面,高调宣布新建万家3C家电终端销售店的“万马奔腾”计划——富士康要与国美、苏宁争夺“渠道之王”。然而,这些令业内专家们大呼“看不懂”的大动作,也许都只是为了郭台铭的终极目标——转型地产帝国埋下伏笔。

  “代工之王”的背影

  金融海啸来袭之际,正是郭台铭代工帝国的全盛之时。在深圳郊外的几十座厂房中,苹果公司的iPod和iPhone、惠普公司的个人电脑、摩托罗拉的移动电话等世界顶级电子产品正被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几乎是在世人还没有察觉的情况下,郭台铭就已将他的公司变成了中国最大的出口企业以及世界最大的电子产品合同生产商:富士康每年生产全球1/10的家用电脑、2/3的PC零组件,掌握着全球计算机行业的命脉,年销售额曾多次超过4000亿元,从2002年开始一直是中国大陆“出口冠军”,而且连续6年呈现30%以上的超速成长。美国《商业周刊》更直接称呼郭台铭为“代工之王”,而郭台铭自己也由于富士康的杰出表现,超越“经营之神”王永庆成为台湾首富。

  然而,金融海啸带来的出口订单萎缩对产品几乎100%外销的富士康帝国产生了致命打击。仅核心手机业务的上市子公司富士康国际一家,去年上半年营业额同比仅增长4.34%,利润更是同比下降了56%;而整个富士康科技集团去年税后净利比前年锐减了83%——终止了郭台铭自1974年创业以来只增长不衰退的神话。“以诺基亚为例,今年从各季度报表来看诺基亚利润下滑超过六成,诺基亚一定会挤压供应链的利润空间,而诺基亚手机订单占富士康国际总收入比重可能接近五成,在这种形势下,代工模式非常被动。”一位富士康高管表示。

  尽管随着今年上半年欧美市场的转暖,富士康集团的订单有了一定程度的回升,但传统代工模式的发展前景黯淡已经是不可逆转的事实,这一趋势也被敏感的资本市场所捕捉:富士康的港股价格由金融海啸前的二十五六元跌到了1元左右,而在今年蓝筹股的普遍升浪中,富士康至今依然还在5元左右徘徊。“从事代工制造的富士康处于产业链微笑曲线的最低端,利润率低,受到上下游研发和需求的影响波动大,而且,从国家产业政策上已经不再支持低附加值的单纯代工模式。”一位业内专家指出。其实,远在金融海啸之前,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税制统一、劳动合同法的出台,一系列政策变化和人工、土地成本的快速上升已经使富士康的利润增长势头受到了极大的遏制,甚至一度受到“血汗工厂”的指责。“应该说,单纯代工加工制造业发展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富士康集团的转型已经是刻不容缓。”前述专家表示。

  然而,“代工之王”的转型道路必然是艰苦和漫长的。

  渠道霸主的梦想?

  郭台铭给富士康转型之路开出的第一个药方,是从外销转为重点开拓内销市场。但问题也随之而来,作为一家原本产品基本上100%外销欧美市场的代工企业,从产品技术和质量上来讲,富士康进入各类其代工产品的前台品牌销售并无障碍,而主要瓶颈在于销售渠道问题。一位富士康公司的高管表示,有产品而无渠道销售,是富士康面对内地市场的最大障碍。

  于是,就在其他代工企业纷纷收缩度日之时,从不按常理出牌的郭台铭选择了疯狂扩张,为富士康量身打造了宏伟的“万马奔腾”计划:3年内,富士康一方面将依托母公司鸿海集团与欧洲最大的通路商MediaMarket(隶属麦德龙)创立合资公司,另一方面依托子公司广宇投资的3C渠道商“赛博数码”,共同进行3C(即计算机、通讯和消费电子产品三类电子产品的简称)连锁店扩张,总共在大陆投资百亿元,打造万家以上连锁店。

  这种扩张规模意味着,3年时间里,郭台铭试图一举打倒张近东创立的苏宁、黄光裕创立的国美等同行,而且,即便大陆所有已成规模的3C连锁全部合并起来,也远不是他的对手。因为,国内最大家电连锁国美经过近20年发展和大规模并购永乐、灿坤、黑天鹅等区域连锁,目前也才拥有1300家门店;苏宁不到1000家;百思买自有品牌与五星加起来不足200家;宏图三胞数量更少。如果真的实现“万马奔腾”,郭台铭将成为名副其实的渠道霸主。

  然而,这种近乎疯狂的扩张计划几乎遭到了专家们的集体质疑。

  帕勒咨询资深董事、家电业研究专家罗清启表示,郭台铭的想法是有远见的,通过建立强势渠道一方面打开内销市场,另一方面也能强化在代工品牌上的绝对优势,但两年多完成万家门店的目标显然有点不现实,郭台铭的计划更像是“一个姿态”。

  中国家电网购第一门户“世纪电器网”创始人王治全则直批郭台铭。他表示,“万马奔腾”计划“纯属纸上谈兵”,不知道大陆3C及数码市场现状。王治全称,即便郭台铭将国美、苏宁、江苏五星全部收购,门店也不过2500多家。况且以台湾鸿海的实力,收购上述三巨头几无可能。加之台湾鸿海此前毫无3C卖场拓展经验,即便通过大规模并购,也根本不可能在3年内将门店扩张到1万家的规模。

  富士康以往的探索也从某种意义上证明了这一点。从2001年开始,鸿海通过各种方式在内地早拥有过数码捷豹、赛博、鸿利多三家渠道公司,除了赛博数码还保持着40家的规模,其他或解散或被整合,与最初的目标相去甚远。

  而在王治全看来,既想做代工制造又想掌控零售渠道,放眼全球市场也没有一家企业有成功先例。“除非,郭台铭另有所图。”

  创业30年来,专注于代工制造的郭台铭从未染指于房地产。然而,随着代工业的利润渐微,而楼市暴利日盛,急于转型的富士康终于踏入这片未知领域。

  2009年9月26日,重庆市沙坪坝西永微电园区,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与台湾富士康董事长郭台铭拍手欢庆奠基仪式成功举行。当日,投资10亿美元的台湾富士康科技集团重庆产业基地正式奠基。

  双城记

  成都和重庆,这两座西部之都的候选城市,记录了郭台铭转型之路的第二个坐标。

  在中国内地,郭台铭有一个特别的绰号:富士康市市长。这个称呼来源于郭台铭在中国内地无人可比的投资气魄。在过去的20年间,以深圳为始,这个全球最大的代工企业在国内十多个城市进行大举投资,投资规模超过百亿美元,旗下企业的用工数量最高达70万人。郭台铭所到之处几乎能够左右一个城市的经济体系走向。“富士康市市长”这个戏称遂由此而生。

  于是,当“富士康市市长”把目光投向西部热土时,成都和重庆就此展开了一番招商暗战。今年4月底,郭台铭前后派出了两支共50人的团队前往重庆进行谈判。“当时听说了这个消息,还是比较紧张的。”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郑莉表示。成都随即加紧步伐,在今年6月底由成都市市委书记李春城再次率团前往台湾,与郭台铭签署了投资备忘录。

  动手更快的重庆团队在8月4日率先与富士康签署了投资协议。富士康将2000万台笔记本电脑和配件生产项目放到重庆。而成都则动作更大,由四川省省长蒋巨峰亲自带领的游说队伍前往国家发改委,为富士康争取项目落地。经过几番拉锯式谈判,10月26日,富士康10亿美元的光电投资最终花落成都。“我们计算过,富士康和它所带动的项目,光是直接产值就会超过1000亿元。主力工厂吸纳的劳动力可以达到4万人,加上配套吸纳的就业人口会达到10万人。”显而易见,两座城市看中的正是富士康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带来的庞大就业和产业拉动效应。

  醉翁之意在地产

  2009年10月,重庆解放碑前的最繁华地段,曾经被鹏润地产拿下的“国泰电影院地块”目前正闲置充当临时露天停车场,这令前来考察的郭台铭相当满意,“感谢重庆市政府把黄金中的黄金地段推荐给我。”而包括国泰地块在内,郭台铭的重庆之行共考察了江北区观音桥地块和石桥铺“设计院地块”,当地媒体援引参与考察的富士康一位高层人士的话称,“富士康这次在重庆看好的商业地产项目,拟投资额将达100亿元。”一位陪同考察的当地政府官员则称,富士康方面有可能同时收下这3个地块。

  “我认为地产业才是郭台铭对重庆和成都这两个西部热点城市的关注点所在。”王治全表示,拿地是郭台铭此次上演双城记的真正目的。

  创业30年来,专注于代工制造的郭台铭从未染指于房地产。然而,随着代工业的利润渐微,而楼市暴利日盛,急于转型的富士康终于踏入这片未知领域。富士康已经相继在太原、深圳、武汉、上海等地取得多块商住用地,计划在太原和深圳开发商品住宅,在武汉汤逊湖畔建设别墅区,而其在上海的地块面积也高达15万平方米,建设计划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之中。“通过进行产业捆绑战略,富士康其实根本不需要通过招投标获取土地,而只要打出在当地投资办厂的旗号,富士康在解决就业和产业拉动上的良好效应就会促使很多城市主动地为富士康送上大片土地,这正是富士康的独特优势所在。”王治全如此评价富士康在地产业的发展前景,而富士康与地方政府的良好关系也令众多开发商望尘莫及。在此前深圳的一块优质地块竞标中,富士康就以旗下富泰宏公司的名义,投入4.31亿元巨资,压倒万科、招商、振业等实力派专业地产开发商,成功竞得深圳宝安光明街道办一块67079平方米的土地。

  “富士康向地产业的进军也解释了郭台铭为何在建立3C零售渠道进行巨额投入,此举也许是为了获得更大的现金流。”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解释说,通过强势渠道挤占大量现金流进行投资,是包括沃尔玛、国美在内的许多企业使用过的一种“类金融”营利模式,通过零售渠道的优势,郭台铭可以积累更加充足的现金流,从而盘活富士康在大陆房地产、资本市场的运作。

  从代工王国向地产帝国转型,郭台铭的10年谋略将决定富士康的未来。



创业网【 www.cye.com.cn 】-创业路上 与你同行

·相关新闻

·上海300平连锁超市招合作 ·上海11月8日创业专题讲座
·周3网络营销课-香港陈美仪 ·首届“西厢茶坊”知识竞赛
·11月4日薯光行动高端论坛 ·10月22日北京总裁学习沙龙
·王一淇老师语言色彩课程 ·北京新闻广播10月15日节目
·BTV13日节目录制观众报名 ·上海谈商论道创业系列讲座

·新闻评论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
免责声明:  
  凡本网具体标明“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对本站文章版权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致电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最新资讯
   
 
创富之星
   

 
新书推荐
   
 
论坛精华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