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康”回忆,当业务员的日子,收入极不稳定。买不起房,30岁了还拖着老婆、儿子,寄居在丈母娘家里,过着非常潦倒的生活。他穷困潦倒的时候,“经常都吃不饱饭,早晨,就吃一碗面条。”不仅是自己,老康说现在自己身边很多有钱的朋友,一开始真的都超级惨。“比起现在很多抱怨自己买不起房的白领,不知道要惨多少倍哦。有个朋友穷困时,连一碗重庆街边的小面都吃不起,只能站在旁边看着别人吃。”
一度,“老康”失业了,不敢告诉家人,每天假装出去“上班”,出门就在街上到处晃,常常沮丧地坐在偏僻的角落发呆。有一次,丈母娘打电话,说自己垫了1500元钱给“老康”的儿子买了保险,让“老康”过两天回来把钱给她。结果,拿不出钱的“老康”,不得不从家里消失了一个多月,不敢回家见丈母娘。
笨拙致富 天天蹲建材市场调研
6年前,“当够了业务员”的他,想着自己干点事,开始从事建材销售。从身无分文到百万富翁,老康仅仅用了三年,这段经历足以刺激所有想发财的年轻人的神经,而老康却一直自嘲发财靠的是“最笨发财之道”,因为够笨,所以才确保了自己的发财之路。
老康说,“最笨”是希望年轻人放弃一夜暴富的幻想,踏实做好每一件事情,财富是慢慢积累的,不会一夜之间降临。而且,“行行出状元”,有人捡垃圾都可以成为百万、千万富翁,所以不要看不起工作。最不起眼的工作,你做好了,也能给你生财。
而老康的经历正是“最笨”的真实案例,在创业时,他想了解建材市场的生意状况,就整天整天地蹲在大渡口建材市场门口,一手拿一个本子,进去多少人,出来多少人,都买了些什么东西,全部记下来,“蹲的时间长了,记录的东西就显现出规律,赚钱的方法就自然而然地浮现出来。这就是笨,没有半点取巧的地方”。但就是靠这些笨办法,老康总能挣到实实在在的钱。如今,“老康”已经在沙坪坝有了自己的公司,虽说公司只有十来个人的规模,但业务还是比较稳定,每年营业额在1000万元以上。据该行业资深人士估计,年营业额千万以上,经营六七年的话,“老康”身家至少已上百万。
2006年,“老康”终于摆脱了“穷小子”的命运,买了130多平方米的大房子,又买了车,他笑称自己终于“过上普通人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