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柜里的商人变迁史
唐骏和卡拉OK的渊源在中国商界无人能出其右。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国内流行双卡录音机,尚不知卡拉OK为何物的时候,留学日本的唐骏已经见识了卡拉OK的雏形。当时他常去一个日本朋友家玩,朋友家有一个录音机式的小箱子,拎着就能走,一按数字,就能放伴奏带。唐骏唱得不亦乐乎,一首《北国之春》号称唱得比大多数日本人都好。唐骏很迷恋那种氛围。“卡拉在日语里就是空唱的意思,OK就是英文里交响乐的意思。”唐骏说,“大家一边唱歌,一边拍手,还喝点葡萄酒,一个夜晚很快就过去了。”
几年后,软件工程师唐骏去了美国。美国人不流行唱卡拉OK,但是中餐馆里仍然有点歌服务。作为一名意犹未尽的粉丝,唐骏开始琢磨,想要发明一种卡拉OK打分机。凭着他的卡拉OK造诣,后来他果然捣鼓出来了——8万美元卖给了三星公司。很多年以后,钱柜进驻中国,这种仪器都仍然被使用着。
钱柜在唐骏的个人职业生涯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这话绝不是调侃。上世纪90年代,钱柜还没有进中国的时候,供职于微软上海的唐骏固定在上海影城七楼的一家酒吧大堂唱歌。酒吧里的LD唱片像《恋曲1990》、《你怎么舍得我难过》,都是唐骏送的。后来,他转战钱柜Cye.com.cn复兴公园分店,固定每两周去一次。他常常先约朋友吃饭,饭后九点左右奔赴钱柜。为了防止出现订不到房间的尴尬,他会交代员工傍晚六点就先去唱歌占座儿。再后来,从今年4月1日起,唐骏干脆每周三晚上八点在钱柜订了一个大包间。他在钱柜经常碰到赵薇,跟李冰冰、孙红雷一起唱过歌,宋祖英也是他的好朋友。
钱柜简直是唐骏他们家客厅的延伸。十几年来,这客厅又慢慢变作了一个舞台。唐骏永远是唐骏,钱柜永远是钱柜,唐骏唱的也永远是那几首老歌,可是舞台下的听众在不断变幻着,有的来了,有的走了,有的走了又回来,有的走了就不再回来,永远消失了。钱柜简直见证了中国商界的发展。
早年间,唐骏在微软工作的时候,他招待的朋友几乎全是外企圈子的。后来他跳槽盛大,外企的人就越来越少。“像高群耀,像吴士宏,很多曾经风头浪尖的人物,慢慢就见不着了。外企就面临这个大问题—职业经理人的变化太快了,而且他们需要借用别人的舞台。民营企业就不会这样,只要是自己的东西,Cye.com.cn慢慢还可以再做起来,不会像外企,被抬得很高,突然就下去了。1997年,一家外企的中国总裁绝对比一个民企的老板要牛很多—但是现在反了过来,外企总裁没什么了不起的。我离开微软的时候,正是外企受社会关注的最后一拨。2003、2004年之后,惠普这些外企的中国总裁是谁,大家都不太知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