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中国人到欧洲来做买卖,中国人是兔子,欧洲人是蛇。蛇吓唬兔子,兔子害怕得全身颤抖,迈不动步子了。今天,你们双星人来到这里,让我感到中国人是蛇,我们欧洲人成了兔子。”这不是一则古代寓言,而是双星鞋走俏欧洲市场后,一位欧洲人对双星的评价。那么汪海是如何策动了这场跨国经营呢?
1992年9月13日,德国西部秋雨蒙蒙,第124届国际鞋业博览会在杜塞尔多夫市拉开帷幕。此次国际鞋业博览会,有52个国家和地区的1400余家公司参加,人流如潮,盛况空前。
展馆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馆与馆之问,人们需要开着汽车往来,如果步行参观,有人曾经比喻那要从太阳没升起时开始,一直走到日落西山才能参观完,即便是一整天的时间也要快步如飞,草草地看个大概。
场地之大,商家如云,各自为政,剑拔弩张,无疑是气氛极浓的一次竞争大战,各参展公司不惜重金将自己的展位装饰得如同艺术宫殿,相互之间在开馆前都封闭操作,各施绝技,力求吸引客户的注意力,赢得大量的订单。
汪海天生好斗,一副不怕输,只能赢的气势。他望着各国鞋厂、鞋商将他们的高技术、高质量和多种款式的产品在馆内布下阵地、等待决战的阵式。他面露微笑,不急不慌,因为他怀里揣着一张中国人出奇制胜的王牌,并没有把这些洋鬼子放在眼里,完全有把握打胜这一仗。
开馆的第一天早晨,汪海对跃跃欲试的八位双星姑娘说:“你们把脸蛋描得漂亮点,穿上咱中国的旗袍,往门口一站,肯定能引起客商们的热情关注。”
八位姑娘打扮妥当,身上披挂好标有“中国双星”的英文绶带,汪海安排她们两人一组,分别站在四个入馆大门的门口。果然不出汪海所料,来参观展会的各国商人,第一次看见身着旗袍亭亭玉立的中国姑娘,感到惊讶又好奇,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脚步。
双星姑娘笑颜如花,彬彬有礼地将印有多种外文的邀请书分发给客户,邀请书上写明了双星的展位号,并且欢迎他们观摩中国鞋文化表演,参加双星幸运抽奖。姑娘们一口气就发出去3000多份邀请书。
这一下,整个博览会顿时掀起了中国热。不同国籍的鞋商们争相涌进了双星展馆。
(下期刊登“蛇与兔子的故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