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例子,2003年我开始做个人网站,也就是265.com的时候,一开始很多个人站长不认同我,因为我算新进入的。当时有几个个人站长集中的论坛,比如K666(中国站长站),我就去那个论坛里,花了很多时间把几万个帖子每个都看了一遍,这样我就能了解中国这些站长的作品有哪些,他们是怎么做的,他们住在哪里,哪怕是湖南某个镇,某个乡,某个村。
之后,有一家做全世界网站排名的美国网站叫Alexa。2004年我把Alexa里前一万名的网站(不管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都了解了一遍,看看这前一万名都是做什么的网站,提供什么服务,为什么它的流量上来了,这其实就是一种知识的积累。
中国互联网的投资机会
袁:如果有人想要找您谈投资,您大概会对什么类型的企业感兴趣?
蔡:我觉得应该分三类,一类是现在已经有足够多用户了,比如一些游戏,已经达到了上亿用户,现在已经赚钱了,可以说成功了;第二类还在初始培养阶段,我把它当做一个孵化器;第三类,是我说的纯粹为了帮助人的,是更小的孵化器,当然,未来有一天它也许能够发展起来,这都是有可能的。
袁:如果是从应用类型和发展方向上来分呢?
蔡:如果是从发展方向来讲,现在我专注于三个方向:第一是移动互联网,我觉得未来几年移动互联网是最大的机会,甚至会改变中国的互联网结构;第二是电子商务,我们都知道淘宝网很大,但整个中国的中小企业有两千多万家,目前上网的中小企业只有一百万家,还有百分之九十几的中小企业要借助电子商务来发展,这是最大的机会;第三就是目前正在做的和游戏相关的,但我不只局限于游戏,我觉得应该把游戏、动漫和电影综合起来,做成一个非常好的集合体,也就是所谓的创意产业,未来在中国这是非常大的空间。
袁:您曾说过,接下来两三年中国互联网还是有一定机会的,但再往下可能就会越来越难。为什么这么说呢?
蔡:我觉得机会就是三年。中国的互联网用户是四个亿,现在还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在未来这三年可能会迅速增加到八个亿,但到八个亿,基本上就饱和了,中国13亿人也不可能要求每个人都上网,所以这三年增加的新进用户就是一个巨大机会。之后,第一,用户基本上饱和了;第二,大互联网公司该圈的地也圈完了;第三,一些商业模式和技术也基本定型了,你很难再创新了。
创新从拷贝开始
袁:有人说中国互联网是没有创新的,就是山寨。其实中国的传统产业也是这样,服装、鞋、甚至电器,您觉得这对中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