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和她,职业起点几乎相同。8年之后,却走上了完全不同的路——
开篇的话
他:卢先生,1980年出生她:王小姐,生于1981年
1999年,两人一起进入贵州大学学习,2003年秋天,风和日丽,他和她同时从大学毕业,在两人面前的都是阳光大道:两条分别通往贵阳市两家事业单位的道路。在某市级事业单位工作了近6年后,卢先生下海经商,如今资金宽裕的他虽不愿透露身家到底有多少,但车子和房子等早已不是问题,用他的话说,可以享受生活、见识世界。王小姐,自2003年毕业后,至今仍在当初进入的市级单位上班,11年后,终于买下了一套两室一厅的二手房,价值仅是他一间奶茶店的投资,看着成功的同学,她自然满是羡慕。
职业之初
他:工作出类拔萃,仍不满足
她:踏踏实实工作,满足生活
他,进单位时,23岁,因学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作就是先从计算机维护开始干,工作之初他就给自己定下目标,3年之内一定要干出个样,成为一个部门的头!朝着这个目标,他每天工作到晚上10点,每个月至少有3天是通宵达旦的连轴干,一副“拼命三郎”的架势——工作、工作、工作。
不到一年,与其他一起进入单位工作的学生相比,他第一个成为了部门里的班长。
一晃眼,3年过去了,他仍在兢兢业业的工作,其间多了3次竞聘失败的经历,每一次失败都与他的工作能力无关,而是和各种各样的关系息息相关,这时他的年薪是6万至10万元。
事业上遭遇瓶颈的他十分郁闷:为啥玩命的干,财富与付出还是不能成正比?别人没有自己做得出色,却能平步青云,钱也不少拿一分!
她,进入的也是一家效益良好的市级单位,因工作努力、踏实,同样也受到了领导的肯定,面对年薪4至5万元的工作,她十分满足,“比起那些刚参加工作没多久,一个月才1000多元钱的大学生来说,这样的工资已经非常不错了,只要节约一些,多存几年钱,就可以交上一套房屋的首付”。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