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岁的老人除了听力视力有些下降外,走路不用人搀扶,思维敏捷,表达清晰,要不是亲眼看到老人的身份证上明确写着,出生年月1908年10月9日,根本不敢相信眼前的老人有102岁。88岁的老伴丁美君说,平时俩人的饮食没啥特别,早餐也是再普通不过的包子油条。心态可能是老人家长寿的秘诀,“好善必昌,多做好事多吃亏”,是老人家的人生信条和经商法宝。
少年经商偶得创业秘诀
徐益卿,少年时就开始经商,100岁之前共经历三次创业,83岁隐退颐养天年,2008年100岁的他再度出山,开始人生的第四次创业。
徐益卿,1908年10月出生在河南省临颍县,幼年丧父,家里穷得吃了上顿没下顿,12岁被送到到杂货店当学徒。他住的那条街上有个姓刘的富商,生意做得很大,外人都传说他家里有个活财神,这让徐益卿非常好奇,就问富商咋请的活财神。
姓刘的富商说自己没有活财神,但是有个经商的秘诀。一天天黑后,傍晚富商背着满满一袋子钱,拉着徐益卿走到了城边的大庙,那时候大庙里都是些要饭的穷人,富商就把钱分给他们。富商告诉徐益卿:我没有活财神,就是天天把钱撒出去,才有钱的。徐益卿不明白,富商说:明去暗来,好善必昌,如若不昌,祖有余殃,殃尽还昌。
富商的这段话,意思就是要多做好事多吃亏,生意自然也会有好的回报,徐益卿一直牢记在心。
后来徐益卿在河南老家第一次创业,办了卷烟厂,那时起他就时常救济穷人,经商中也坚持自己吃点亏,让别人多赚钱。
1946年,徐益卿在上海第二次创业,开办烟草商行,很快拥有50间商铺,并担任上海河南商会的副会长。在此期间,徐益卿经常在商铺里向穷人提供馒头和粥。
1956年徐益卿和家人迁居西安市,改革开放后,72岁的他第三次创业,在西安开了一家豆制品厂。老人一直不忘富商教给他的创业秘诀:好善必昌,多做好事多吃亏。那时,很多生活条件比较困难的老家人都受到过他的帮助。
2008年,100岁的徐益卿再度出山第四次创业,承包了西安市郊区的一个农庄。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