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做了一年多,赚了十几块钱。他把钱都给了母亲,赤手空拳地到重庆求学读书。
他考上公立中学,并因成绩优异而获得了助学金。
命运首次翻手将他托起。一入课堂,他就成了这里最出类拔萃的学生。学习成绩扶摇直上,入校不久就能倒背整本地理课本;高一第一学期解完了整个高中阶段的数学题;高一下半期自修完大学数学专业的课本;高中二年级,解答出当时中国数学界一些顶尖难题。
为了“全面发展”,他还刻意在其它方面下功夫。中学时就能在报上发表文章;自学音乐、作曲,写了很多为同学称道的曲子;酷爱体育理论,对排兵布阵有天然兴趣;18岁,成为重庆一中女子篮球教练,率领球队比赛一举夺冠。
正当他稍有得意之时,命运却又覆手将他打翻
1958年春天反右复查,高中三年级的他,因被揭发“有右派言论”而被踢出学校;1961年上升为“反革命”,发配到塑料厂监督劳动。从此,历经20多年“牛鬼蛇神”的日子,朋友反目,恋人断交,进步年年无望,运动场场有份。“政治上有问题”的人大家敬而远之,他也自甘戚戚,天天在书本里埋藏。大凡一个人经历了20多年的压抑,稍一松懈,他的一切就可能很快“过期”。但尹明善却实实在在地看了20多年的书,久而久之,甚至养成了为学习而学习,陶醉在学习的过程中,而并不奢望读书肯定能有一个最后的结果。
1979年,命运终于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已过不惑之年的他也落实了政策。一位官员向他宣布平反决定时说:“尹明善,你还年轻,你可以堂堂正正地做人了!”
当时,尹明善想:是的,我还年轻!姜子牙八十一岁出山,我今年四十一岁,一切都并不算晚。
虽然,1986年他到长沙时,曾不无羡慕过那些远比他年轻的同行,曾发出过“老了”的叹息,但是,实际在他尹明善的内心本质里,则永远没有“老了”的观念。既然“姜子牙八十一岁还能出山”,四十多岁,五十多岁,六十多岁,对一个欲干一番事业的人,又怎么不是年轻呢?!
是呀!对比“姜子牙八十一岁还能出山”那标杆,的确,只要你想干,能动手干,一切年龄都并不为晚,你总能干出些什么的。
掘获第一桶金后的睿智随着政策的落实,在那个百废待兴的年头,不久,尹明善当了重庆电视大学英语教师;1982年,重庆出版社恢复,他前往应聘,又成为一名编辑。
两年之后,重庆外办下属一个涉外公司出现亏损,数十万的窟窿想找个能人去填上。市外办副主任是尹明善的朋友,看老尹平时交谈头头是道,认定他是经商之材,调去出任法人代表。尹明善没有辜负他,一年多之后,亏损填平,账上赢利数十万。
公司正准备大发展,他却向他的朋友递了辞职报告。
因为,曾有过的朦胧理想,在清晰的现实面前,冲动与焦虑都很强烈,年龄紧迫感和社会变革的轰鸣声,使他在期待中,始终不断在寻找能使他大显身手的舞台。此时,他已认定,改革开放的形势不可逆转,如果别人不能给你理想中的舞台,何不自己去创造一个舞台?
1985年底,他离开涉外公司,正式下海,创办了“重庆职业教育书社”,成为重庆市最早的民营二渠道书商。半年之后,他编辑发行的第一套书《中学生一角钱丛书》,总发行量突破千万册大关,每本能赚一分钱。书商尹明善一炮而红,而且红遍了大江南北。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