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内有着绝对的控制力,对外,虽融资20亿美元,刘强东依旧保持着对公司的控制权。
2008年金融危机时,今日资本徐新提供的A轮融资花得差不多了,那是刘强东最焦虑的日子,一天见五六拨投资人,所有投资人都问一个问题,京东什么时候赚钱?他只能老实回答:还不知道。眼看再没钱公司就要倒闭了,刘强东急得白头发都多了好些。
刘强东说,那时候公司有二三百名兄弟了,有些人跟着他快十年了,别的公司高薪挖角也一直没走,如果公司完了,他们再出去找工作都很难。
此后,即使再拿到大笔融资,刘强东也坚决不放弃公司控制权。如2011年京东得到了15亿美元融资,投资人包括俄罗斯DST投资集团、老虎基金、高瓴基金等。沃尔玛本应也出现在这份名单上,但最终他们在中国选择了1号店,按刘强东的说法,对方试图最终控制京东商城,而这触及了自己的底线。
在徐新眼中,刘强东学习能力很强。刘强东大学读的是社会学,却自学了软件编程,京东商城最初的网站架构,是他亲自己写的。
徐新当初决定投资京东时,京东连一个像样的财务人员都没有,还是徐新帮忙推荐了财务总监,月薪要两万元人民币,刘强东赚贵。徐新说,这笔工资今日资本出一半,京东出一半。结果没过三个月,刘强东就主动要求徐新再帮忙推荐人才,原因是他发现“两万元请的财务总监果然比5000元的好用”。
创业之初,刘强东事事亲力亲为,一位电商同行曾评论说:“京东离开了刘强东,一天也运转不下去。”后来,刘强东试着放权,内部大量培养人才,又高薪引入大批高管,甚至花半年时间出国游学。结果,京东仍然运转良好,业绩持续增长。京东上市之后,刘强东干脆退出了公司具体事务的管理。
“只有第一,没有第二”
徐新说,当年与刘强东见面谈了几个小时,当即决定投资时,她心里暗暗窃喜:这就是自己一直要找的“杀手级”创业者。她注意到刘强东的电脑屏保写着“只有第一,没有第二”。事实证明,徐新没看错人,对京东的投资回报高达100多倍。
为了践行“只有第一,没有第二”的诺言,刘强东成了公众眼中的好战者。最大的两次战争,一次是2010年与当当的图书大战,一次是2012年8月与苏宁的家电大战。
这两场大战谁胜谁负,见仁见智,但结果很清楚,京东图书的品类和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京东的大家电成为继3C之后最大的品类。
2014年春节,京东启动赴美上市进程。此时,京东作为一家来自中国的线上零售企业,能否给美国投资者以信心,是个未知数。毕竟,2013年,几乎所有的中国互联网公司都在探讨移动互联网的“船票”,京东“线上零售+物流”的模式,显然与“船票”沾不上边。
当时,京东的独立APP流量未如人意,但刘强东清醒地看到,腾讯在移动入口上的强势地位。2014年3月,一桩重量级强强联合浮出水面:京东与腾讯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腾讯入股京东15%,京东将收购腾讯B2C平台QQ网购和C2C平台拍拍网的100%权益、物流人员和资产;腾讯则向京东提供微信和手机QQ客户端的一级入口位置,以及其他主要平台的支持,以助力京东在实物电商领域的发展。 整个2014年,刘强东很少参加公开活动,也没有主动发起过价格战,他何所思、何所想呢?
或者他的首位“金主”徐新的评论能给人一点启发:
“京东上市时,我问老刘什么心情,他说自己并没有欣喜若狂,京东虽然是纳斯达克上市的市值最高的中国公司,等什么时候京东变成最盈利的公司,估计他才会真的高兴起来。”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