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求时尚、独特、新颖的时代,年轻人喜欢标新立异,与众不同,他们不满足于市场上现成的商品,于是,DIY经济火热升温,并因此成为新的淘金洼地。
“DIY”是英文“Do It Yourself”的缩写,又译为自己动手做。近年来,DIY的概念渐渐被扩及到所有可以自己动手做的事物上,DIY的用词也越来越广泛,比如拼布DIY、美食DIY、发型DIY等,其卖点不是产品本身,而是制作产品的过程,对消费者来说,是将自己的创意变为现实,体验创造的快乐;对创业者来说,则在尝试全新的创业方式。
据某网站统计,2008年中国最热投资领域中小项目投资中,手工DIY行业项目排在第三位。在筑城,从最初风靡一时的十字绣,到更彰显DIY精神的陶吧、布艺、模型制作等,DIY市场正在逐渐扩张和实现业态升级。
兴起由来:
传统手工文化的回归
打毛衣大概是我们最早熟悉的DIY项目了。小时候身上穿得花花绿绿的“温暖牌”小裙子、小背心,灯光下给毛衣勾图案的妈妈……都是整个童年时代必不可少的回忆。
如今,打毛衣这门手艺仿佛在都市里“失传”了,那些正针、反针、勾边、挑花,都成了遥远而陌生的名词,只有偶然从箱底翻出来的小时候的毛衣,依然还散发着记忆和妈妈的味道。
不过,精明的商人们又让打毛衣这项手艺“回归”了。记者在火车站附近的大昌隆超市里面发现一家“织艺坊”,出售各式毛线、样衣,还专门雇有老师免费教顾客打毛衣。每天至少有4、5名顾客坐在店里学打毛衣。而据该店老板介绍,我市同类型的毛衣店在富水北路北京华联内还有一家。
该店毛线从十几元/两到九十几元/两不等,每天至少有两名老师“坐镇”教你打毛衣。记者在店里看到一件款式时尚的男士毛衣,老板说,这是一名学员打了放在这里卖的,之前她连针都不会拿,后来就越织越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