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Internet及电子商务领域的新“客人”不断涌现,在这些新名词诞生与发展过程中,不断酿造出新的运作模式。
很多新“客人”对于普通人而言还比较陌生,但他们已经在我们的身边层出不穷、不断闪光,使得我们不得不向他们投去好奇的眼光。甚至,许多人利用这些新“客人”的特点发家致富、名扬天下的例子也使我们迫不急待地想了解他们成功的秘诀。因此,认识并了解这些新“客人”已到了“客”不容缓的地步。
研究这些新“客人”的新特点,有利于充分利用Internet平台及相关的技术,发挥这些“客人”对应的新模式的优势,力争让他们“人”尽其才,从而推动电子商务及相关应用向更广更深层次的发展。
下面,笔者将带领你认识一下这批新“客人”的面孔以及他们的特征。
博客、播客、拍客与粉客模式
1.博客
2005年公认为博客的大众化元年,2006年博客的发展更进一步。全球博客数量已经有1亿多个,在中国博客数量已达1750万。从国内博客数量相对中国网民总数(目前超过1.23亿)可以看出,博客用户已完全渗透到全体大众。这标志着博客正式从精英走向大众,互联网也从商业化进入社会化阶段。
CNNIC《2006年中国博客调查报告》中对我国整个博客市场容量进行了描述。报告中提到,截至2006年8月底,中国博客作者规模已达到1750万,其中活跃博客作者(平均每个月更新一次以上)接近770万,注册的博客空间数接近3400万,而博客读者则达到7500万以上,其中活跃博客读者高达5470万人。
有关人士对博客的应用提出了三种类型:(1)让“有的说”的人“有地说”,为博客作者提供一个自由表达、自我展示以及对外交往的平台;(2)让“没的做”的人“有事做”,为广大无聊人群(这里所说的“无聊”没有丝毫贬义,我们每个人都有无聊的时候,此处仅指博客参与者)提供一个娱乐、消遣、偷窥以及获取资讯的平台;(3)让“有的卖”的人(也包括机构)找到“有的买”的人,为广告商提供一个宣传自己、打动客户的平台。这三种类型基本概括了三种主要的博客应用。
在博客作者中,有余秋雨、徐静蕾、冯骥才、张靓颖等名人,更多的是被称为“草根”的普通博客。博客中的内容从知情人爆出的“新闻内幕”,到纯个人色彩的思想、诗歌、散文甚至科幻小说,应有尽有。更多的是博客作者思想片段的记录、日常发生的事情和自己的兴趣爱好。
利用博客,许多个人或企业还可以将其相关的创意理念与创意产品在网上很快地传播。这样,这些创意理念与创意产品不仅扩大其影响力,还可以得到各种不同层次的博客阅读者对所提创意理念的看法与意见,然后,创意理念与创意产品的提出者或发明者可以对其思想或产品进行进一步的修改。相比传统的征求他人对创意理念与创意产品意见的意见,博客具有收集反馈意见速度快、意见反馈人群面更广等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