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58同城的业务从单纯的C2C调整到C2C和B2C并存,依赖C2C获得信息和广告,依赖B2C获得企业用户的付费。这让58同城终于有了大幅度的收入增长并在2009年实现了盈利。
随着第二轮、第三轮和第四轮投资的进入,2010年和2011年58同城进入快速扩张的阶段,除了继续夯实分类信息业务之外,还开创了电子商务业务,其中的团购业务做的有声有色。这期间,公司的工作人员也从几十人发展到几百人,进而达到现在的数千人,在几十个城市拥有分公司。
这是一个值得自豪的事,但同时也是备受争议的地方。因为当美国同类网站Craigslist.org收入已达一亿美金的时候,员工不过是几十名,他们不做销售,只做客服,平台设计极其简单,却可以很好的进入盈利阶段。
所以58同城又开始站在风口浪尖上了——中国流量前30的网站,第一大的分类信息网站,还没有持续盈利。一度有消息传来,说58就要准备上市IPO了。过了一会,又有传言说58同城遇到了危机,再不IPO就“难以撑过这个冬天”了。
“不过,每一次出现谣言,不仅不会动摇我们,反而会让公司的每一名成员出奇的团结,一致对外。原来可能存在的一些小矛盾反而得到化解。在这方面我应该感谢谣言……如果说有什么能让自己对这份事业更有信心,那就是58同城实打实的数据体现。每一个月,每一项业务,我们都在持续稳定地增长,我可以自信地说58同城已经发展到可以不依赖外力,自己健康成长的阶段。”针对各种议论,姚劲波如是说。
事实上,58同城可以持续融到资的原因,也正是基于投资人对业务方向的看好和持续稳定增长的业务数据。“所以我说我们最应当最警惕的不是亏损,而是你不增长。”提到盈利的问题,姚劲波说。“根据58现有的流量和规模,我们想盈利也是很容易达到的。只要停止广告投入、停止扩张马上可以实现盈利。但是分类信息网站最重要的竞争力就是规模,用户需要在这个平台上看到尽可能多的信息,这同样是个赢者通吃的类型,所以我们现阶段最重要的事,依然是巩固用户规模和提升用户体验。”
以激扬心态面对和解决问题
很多人都用过58同城,但也几乎所有用过的人都会抱怨服务还不够理想,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有需要还是会去58同城寻找帮助,因为它已经是中国最好的分类信息服务商。所以姚劲波总是有种责任感——去提升用户体验,增加用户的信任,让这个日常生活的平台变得无比便捷和实用,这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简单。
“当面临困境时,需要你坚定对事业的信心并坚持,同时不断应对变化,做出有效调整。另外,我是一个愿意投资未来的人,就是在风险还没有出现之前就想办法化解掉,比如无线互联的应用还没普及时,就花费很多资源去做准备,就是你花了很多钱现在可能看不出效果,但是他却可能为你化解未来的风险。我热爱这些风险和危机,因为它们每一次出现,就意味着我有机会因此而赶超对手。”姚劲波对我说。
如果你上网去租房,你会发现太多虚假的中介信息屏蔽掉了个人信息;如果你发布一条信息并留下电话,你也会常常被骚扰,且担心自己的个人信息外流……等等。我们对生活服务的不满意太多,而这也正是58同城每天面临的最严峻考验。
“面对企业的销售是我们收入的重要来源,但是如果没有大量的用户参与和满意的体验,这一切都是不可能存在的,所以如何提高用户体验,是我们天天在思考的问题。”姚劲波说,“我最愿意看到客户发来的批评和抱怨的声音,我一定要亲自看一下。一般情况下,如果客户使用58同城之后感到满意,他是不会说的。但是如果客户觉得不满意,他会说出来,而在一万个不满意的声音里,可能只有一个会被反馈回来,所以我们格外珍惜这种声音。”
据说Craigslist.org的创始人不愿担任CEO,而是做一名客服人员每天花费十几个小时来删除那些虚假信息,而对于姚劲波来说,同样必须站在客服的第一线。
客服问题是一个让人头疼的大问题,大量的人力和资源去鉴别信息的真伪,不断升级的技术去整理用户信息建立信用档案。过去信息分类网站只是提供大量信息,让它们尽可能真实,后续的工作和责任,则是用户自己的。而姚劲波现在要解决的是,怎么能让这个过程变成完全的线上活动,就是将增加信息的可信度和进一步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同时打造更便捷的流程。
“所以,我们下一个阶段将承担更多的责任,而不是说建立一个平台你随便发个人信息,后面我就不管了,整个交易流程我都在参与、监控和保护。这就是我们现在进行的消费者保护计划。”姚劲波介绍,基于生活分类信息而建立起来的电子商务服务和团购业务,则是58同城目前异军突起的业务。“我们做的是基于生活信息平台的电子商务,这是58同城独有的特点和优势,因为我们建立了大量的个人客户和企业客户。我们不与其他的电子商务和团购网站比较市场地位,因为我们正是基于自己的客户来完善服务,这是信息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一个新的尝试。”
为此,姚劲波兴奋地发现58同城的事业可以做到更大。“这个平台的发展前途,比我最初的预想要大,虽然速度慢些,但这是一个持续增长的事业。”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