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党员带活一个产业
———“蚊帐”大王刘腾龙的创业故事
符成生彭松林罗建华
奔波的身影、瘦削的脸庞、干练的作风,是刘腾龙多年来在乡亲们眼中的印象。近年来,他凭着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发展蚊帐产业,并带领周边十几个村的村民走上了致富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为民情怀,赢得了广泛赞誉。
1948年 2月,刘腾龙出生在高安市蓝坊镇新社村的一户农民家庭。16岁那年,他被推荐到当地一家陶器厂当学徒,不到一年时间,勤奋好学的他就当上了车间主任。走上“领导”岗位后,他工作起来更加卖力,从车间主任到副厂长,再到厂长,职位越来越高,陶器厂的效益也越来越好。这期间,刘腾龙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84年,高安为了发展工业经济,鼓励各乡镇外出考察项目。刘腾龙和蓝坊乡领导去到浙江一家纺织企业,经过艰苦的谈判协商,终于争取到这家企业来蓝坊投资办厂。规划征地、建设厂房、购置设备、培训员工……仅92天时间,占地200亩的高安第一纺织厂正式投产,刘腾龙又从陶器厂到纺织厂担任厂长。在他的精心管理下,纺织厂生产经营红红火火,成为高安的重点企业,产品先后荣获江西省优秀新产品奖、宜春市科技进步奖。
出于业务需要,刘腾龙经常要到浙江出差,每次出差,都有很多亲戚朋友要他帮忙买蚊帐。精明的刘腾龙意识到这个商机,决定自己做蚊帐。 1993年,刘腾龙在纺织厂卸任后,特意跑到浙江生产蚊帐的公司学习生产工艺,下料、用料、分料、缝纫、包装……他把蚊帐生产的每一道工序都用心记了下来,然后回家再学着做,就这样,经过一次次的试验,他终于掌握了全套蚊帐制作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