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直 达 - 创业网首页 - 创业资讯 - 专家点评 - 创业观察 - 创业人物 - 创业指南 - 项目分析 - 政策法律 - 创业培训 - 创业新闻 - 奇思妙想 - 创业圈子 - 创业论坛

创业加盟
创业新书推荐 - 创业项目库 - 商业模式
创业专家在线答疑
酒店管理专家答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创业课堂创业箴言→新闻
    


李开复:在这里我如鱼得水


cye.com.cn 时间:2010-9-18 11:09:35 来源:经济观察报 作者:李翔 我来说两句

  “李开复”标签依旧鲜明

  经济观察报:这10个月时间里你有碰到什么让你有成就感的事情吗?

  李开复:有啊。当最近有几个业界非常知名的大佬,看了我们的产品,当他们看到产品,是非常惊讶的眼光,说你们做得蛮好的嘛。这个时候我就有很大的成就感。另外我们的有些产品已经有几千个用户了。当我们看到这些用户给我们正面的回馈,或者负面的回馈,但是真的有人在用我们的产品,这种喜悦也是非常高的。还有就是当我们找到了非常好的团队和项目,然后本来看起来不太可能投资,最后能够想出一个方法,让两边达到双赢,他们拿到我们的投资,我们提供服务,两边都有足够的增值,没有他们,我们就没有特别好的项目,没有我们,他们就不能走到更高的层次,这种双赢的合作也会带来很大的喜悦。

  经济观察报:创新工场,你对创新工场最大的担忧是什么,会形成你的噩梦的东西是什么?

  李开复:没有,没有会成为噩梦的东西。担忧就是,它能不能够持续吸引最优秀的人,然后,我们能不能够……没有什么担忧。我们能不能在提供服务的同时,也不阻止创业者的独立性,这两者如何做一个很好的平衡,这是一个我们随时注意的事情,但不见得是担忧。

  经济观察报:你觉得你的投资人,他们对创新工场的理解,跟10个月之前他们开始投的时候,有变化吗?

  李开复:肯定有的。刚开始的时候,投资者都是冲着我来的。就是说,开复说这个东西他愿意出来做,我认可这个人,或者我认可他从跨国企业出来做一个属于中国知识产权的东西,种种的理由来支持我。

  后来越来越多的就是你的模式是什么,你需要描述你的模式。我们的模式也在演变,所以,我们找的每一批投资人,可能都会看到我们的模式越做越不同,越做越好。

  经济观察报:这个过程完成了吗?就是从对你的信任到对你的公司模式的信任?

  李开复:我觉得还没有。你的问题如果是说,他们对模式有没有足够的信任,那当然有,不然钱怎么会投进来。如果你的问题是如果李开复消失了,他们还会不会接着投下一笔钱,这个我觉得还没有到这个阶段。我希望在未来的三到五年,能够到这个阶段。不是说我想走,而是说我觉得任何一个人,在任何一个企业都有一个义务,不能让整个企业这么大的一个链条都完全靠一个人。就像人家说,乔布斯不在了,苹果怎么办。我觉得当然这一方面代表他很了不起,另一方面也代表了很危险,对股东对员工都很危险。

  最终什么能让我的个人色彩不再成为创新工场的必需品,我觉得就是一些成功的项目。因为你再怎么讲模式,再怎么讲你招到了多少优秀的人才,再怎么演示你的技术,都没有用。大家看到一两个成功的公司,一两个上市的,四五个大家常用的产品,或者说看到了回报。这个时候大家就相信模式了。

  经济观察报:你们的退出方式也是上市或者出售公司吗?

  李开复:对,也是。

  经济观察报:但这应该周期相当长,因为你们做的是早期投资。

  李开复:是比较长。就是说,你投我们的孵化器或者基金的话,可能四五年开始有退出,但是退出不可能是四五年全部退出,而且我们的钱还要继续投下去。四五年开始有退出,但周期可能会达到八到十年。就是说全部的,该退的都退完了,会达到八到十年。你应该有足够的耐心。

  经济观察报:所有人创业的过程都会犯一些错误,你犯过什么错误吗?

  李开复:我觉得,犯的错误就是一个平衡的问题。因为我们一方面需要提供很好的环境,一方面我们要让他们有很好的独立性。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可能偏向于环境,现在的话我们会向独立性这方面走。

  还有就是,刚开始我们认为,我们到底是什么,我们自己的身份是什么。我们自己是一个孵化器,还是一个基金,还是说自己也是创业的?这会对你的组织架构和你的薪资架构有很大的差别。一开始我觉得我们太多把自己想成是在创业。我们确实也是在创业,但是这个创业和传统行业不太一样,我们不能把自己的皮带缩得太紧。我们不是那种超级清苦的创业。这会让我们走得太极端。我们还是要提供一个相对有生命力的环境,我们不希望任何旗下所投资的公司有任何的浪费,但我们也不是那种租个民房,挤二十个人在一个房间那样子。所以这个平衡也是很微妙的。一方面我们不能浪费,要像个创业公司,而且和其他创业公司能够在成本上竞争,但另一方面,我觉得我们毕竟是一个孵化器,我们要招最优秀的人才,所以我们也不能太吝啬。

  经济观察报:但是你也没有为它付出代价。

  李开复:没有代价。我都不能称之为错误,只能说有点失衡。一看到失衡,赶快调整。作为一个小企业也是有些好处。如果你是大公司,你是谷歌,你是百度,你突然发现工资给低了,一人加30%,那不得了啊,得花多少钱。或者说发现我要改变企业文化,那很难改了。

  我们核心团队就几十个人,全部加起来也就一百多人,我们要调整什么,还是相对容易的。我不会说这是错误。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2页  1  2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创业网【 www.cye.com.cn 】-创业路上 与你同行

·相关新闻

·2010金科创业行天下●创投沙龙 ·《创业中国》中小企业融资挑战赛
·BTV《成长在北京》融资对接报名 ·人大明德女性硕士研修班
·YBC青年创业大讲堂将举行 ·3月25井冈山红色领军之道
·吉林通化3500亩用材林转让或合作 ·《中国教育机构名录》网上订购
·14日董进宇博士北京演讲 ·3月卓越领导力总裁训练营

·新闻评论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
免责声明:  
  凡本网具体标明“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对本站文章版权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致电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最新资讯
   
 
创富之星
   

 
新书推荐
   
 
论坛精华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