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以“全民总动员 创业在宿迁”为主题的第六届宿迁创业文化节在市区拉开帷幕。三天时间里,我市将举办创业嘉年华——全民创业成果展销会、创业面对面——宿迁财富论坛、创业群英会——“赢在宿迁”2011青年菁英创意创新大赛、创业技能秀——全市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创业金点子——面向全国有奖征集创业项目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将全民创业推向新的高潮。
从2006年开始,每年一次的创业文化节吸引了全市人民的关注。在三天的节日里,来自乡村的“草根创业者”们成为耀眼的明星,表彰、讲演、交流、竞赛,各种与创业和创业文化有关的思想观点相互碰撞、融合,使大家对创业文化的认识得到升华,一批富有新意、具备可行性的创业创意由此诞生……创业文化节已经成为宿迁市每年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成为展示宿迁城市形象、体现宿迁城市精神的重要元素。
“‘生态为归宿’是我们的发展理念,‘创业求变迁’是我们的发展路径。”市委书记缪瑞林说:“创业永无止境,文化世代绵延,宿迁就是要通过大力推动创业文化发展,从而引领经济社会实现新的跨越发展。”
用创业文化凝聚起宿迁的精气神
我市提出打造创业文化始于2006年,这在当时不仅是江苏首家,放诸国内也属率先。
当时,地级宿迁市成立刚满十年。十年的拼搏,我市走出了打基础、还欠账、蓄后劲的“建市”阶段,开始步入求突破、跨台阶、大发展的“兴市”阶段。
这时,市委、市政府敏锐地觉察到,宿迁要在新的平台上谋求更大突破,在“精、气、神”上总是缺少点东西:大多数群众思想意识中“创业元素”的稀少是影响和阻碍宿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瓶颈。
宿迁人重义轻利,你说声“够朋友”,他就能为你两肋插刀。你要说让他摆个地摊去创业,他思前想后不愿意。为什么?保障是一个问题,嫌丢人、爱面子才是最主要的因素。
市委、市政府认为,作为经济发展洼地的宿迁,要在新一轮的区域竞争中抢得先机,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必须重新审视宿迁本土文化,扬优弃劣,兼容并蓄,融合创新,以开放的文化之魂凝聚发展的强劲动力,努力打造符合宿迁实际、具有宿迁特色的创业文化,不断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
2006年5月8日,我市在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动员大会上提出《创建学习型机关引领宿迁创业文化》,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富有宿迁特色的创业文化。
2006年8月29日,市第三次党代会提出,围绕打造核心竞争力,精心培育创业文化。创业文化正式写入市党代会决议,成为全市广大干群的共同奋斗目标。
同年10月,通过媒体面向全市征集,我市把“生态为归宿、创业求变迁”定为城市精神。
自此,一股建设创业文化的大潮开始在8555平方公里的宿迁大地上奔流涌动。
市委、市政府对 “创业文化”内涵的描述浅显易懂:“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同时在全社会实现“四个转变”,即由认理讷言向明理敏行转变、由守业守旧向创新创业转变、由重义轻利向利义并重转变、由大而化之向精心精细转变。
市委主要领导认为,如果把经济实力比作一个地区的“骨”和“筋”,那么文化底蕴就是“气”和“神”。宿迁正处于加速发展的初始阶段,此时,思想观念的转变,精神力量的塑造,比建几座工厂、修几条道路、上几个项目来得更重要更深刻更长远。
“我们要把创业文化打造成宿迁的主流文化和城市品牌,使创业欲望融入每个宿迁人的生命基因,激发他们的创业冲动!”缪瑞林表示。
“服务套餐”为创业者保驾护航
创业文化建设提出6年来,宿迁推出系列“服务套餐”,为建设创业文化加油鼓劲,为创业者保驾护航。
面向全市546万人民的宿迁创业文化建设,不是简单空洞的说教,而是以感性、引人入胜的方式出现:广播天天有声音,电视天天有画面,报纸天天有文章,网络天天有内容,新闻媒体面向大众开设的“创业课堂”、“创业之路”、“创业经验大家谈”,使创业文化轻松入耳、入脑、入心。
同时,全市每年都要表彰一批“草根”创业明星。创业明星享受的待遇是空前的:市领导亲自颁奖,电视全程直播,报纸、网站上刊发他们的照片和先进事迹。
“我们就是要通过典型的影响力和感召力,让更多的人‘追星’,进而成为创业者,以带动更多人加速脱贫致富。”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赵正兰说。
在宿迁,“准创业者”们遇到的各种疑问,都能得到专业解答。全市每年都要举办200余场“创办你的企业”讲座,讲座要办到每个乡镇,让全市每个想听讲座的群众都能听到。同时发放《宿迁创业文化简明读本》、《宿迁创业指南》、《农村创业实用科技指南》等知识普及和技能培训教材。新闻媒体同步开设“创业课堂”、“创业之路”、“创业经验大家谈”等主打栏目,面向大众开展创业“普及教育”。
为解决初创业者和中小企业资金困难,市财政拨出专款设立全民创业基金,用于中小企业创业贷款贴息和工商登记补贴;在苏北第一个以政府监管、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方式,组建创业培训专业机构宿迁市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开通创业服务热线,全方位为创业者释疑解难。
“创业基金虽然不多,只有3万元、5万元,但有了这笔钱,我的创业项目就可以启动。”采访中,许多初次创业者表示。
在宿迁,与创业有关的活动很多,贯穿全年, 2月举办为期一个月的全民创业培训月活动,7月举办创业指导服务周活动, 11月举办宿迁创业文化节活动。同时,还通过举办 “创业咨询服务大集市”、“创业文化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等各种活动,为全市各类群体提供宣传教育、政策引导、信息发布等服务。
全民创业带来“宿迁速度”
持续不断的创业文化建设唤醒了沉睡的大地。在先进理念的引导、优惠政策的扶持、党委政府的激励下,宿迁人追求美好富裕的愿望迅速爆发出来,想创业、敢创业、能创业、创大业,一个个不甘现状的弄潮儿满怀创业激情,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成就创业梦想,实现自我价值。
一名30岁、只有小学文化的农民除了在家种地、外出打工,还能做什么?宿豫区顺河镇农民张海露给出了另一种回答:网上创业。从2008年夏天开始,他利用自家的旧电脑,在淘宝网上开了一家拖把平价店,短短两年时间他的网店已达到2个皇冠级别,年销售额达120余万元,一举摘掉贫穷的帽子。
从当初3个人的琉璃小门市发展到拥有近3000名员工的上市公司,江苏秀强玻璃工艺有限公司董事长卢秀强用18年的时间打造了一个创业“神话”
……
全民创业带来宿迁速度。据统计,创业文化建设六年来,全市私营企业达到2.9万户,个体工商户达到16.4万户。 6年来,宿迁市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工业用电量、工业增加值等多项指标增速持续位居全省前列。
2010年底,又一喜讯传来,经过多重指标的综合考评,宿迁荣膺“中国创业之城”称号。
“宿迁从建市之初的欠发达地区到今天的奋力崛起,创业文化为宿迁实现后发快进、跨越发展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原江苏省委副秘书长、省委研究室主任、江苏经济学会会长顾介康说。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