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年的孵化,盘龙区首批入驻创业园的项目均已成功孵化,累计实现年利润57.6万元,孵化成功率达80%以上。在原有创业园的基础上,盘龙区再辟建农业创业园区、创建校园创业园区,拓建创业孵化中心等系列中心,准备将孵化成型有能力的项目纳入各专业中心继续培育,通过“一园多区”加速企业的成长。
作为昆明市县(区)第一家免费为创业大学生及大学生村官提供创业平台的开放式园区,盘龙区大学生创业园暨大学生村官创业基地,于2010年8月投入运行,开辟了一条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新路。
怀揣着创业梦的王帆,大学毕业后进入盘龙大学生创业园,开始创业之路。在免费办公场所、办公设施和通讯费用补助以及 5万元贴息贷款的支撑下,王帆团队精心孵化着自己的“IT梦想”,自主研发、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产品——AI(Analyse Intelligence)智能分析软件现已通过国家软件检测并取得软件著作权认证。仅仅半年的努力,白手起家的王帆就赚到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 8万元,迈出了创业梦想的第一步。
龙泉街道中坝社区的大学生村官王亦芳,因地制宜在村子里养起了黄粉虫虫子鸡,并在寻甸建立起了50亩的养殖基地,和9户村民签订了合作协议。通过大学生村官创业基地这个平台,王亦芳获得了5万元贴息创业贷款,建起了自己的昆明盛昕园虫子鸡销售部,扩大了生产,帮助合作农户月均增收2000元。2011年7月,王亦芳被昆明市委组织部授予“大学生‘村官’创业之星”荣誉称号。 一个个怀着憧憬的大学生走进盘龙区大学生创业园,走出来的是一个个小有成就的企业家。这就是孵化的力量。截至2011年8月,首批入园的所有创业项目均孵化成功,创业团队均领取了营业执照,成立了实体企业,年营业额为663.2万元,实现年利润57.6万元,孵化成功率达80%以上。依托创业园孵化平台,不仅10名大学生及大学生村官实现了创业,还创造就业岗位140多个,带动195人实现就业,产生了一人创业带动多人就业的倍增效应,发挥了孵化平台对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示范引领作用。
在孵化的基础上,盘龙区就业局创新思路,尝试“一园多区”的大学生创业管理和运行模式,实施了辟建农业创业园区、创建校园创业园区,拓建创业孵化中心等系列工程。
建在西南林学院的盘龙区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分为“大学生创业园”和“科技企业孵化中心”两个孵化区域,采用“大学生创业园+企业孵化中心+加速器”的模式建设。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可先进入现有的创业园进行初创项目的培育。经过孵化成型后,有能力的项目可纳入科技企业孵化中心继续培育。同时,孵化器可利用现有资源,筛选优秀的企业(项目)进入科技企业孵化中心,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再通过1-2年期的中心孵化,这些企业可最终进入盘龙区的各类园区进行加速性成长。”据盘龙区就业局唐继玲介绍,将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注入创业基地,探索尝试“一园多区”的管理运行模式,建立覆盖范围广、产业门类齐全的创业园区集群,将为更多的创业大学生开辟更广阔的创业沃土。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