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只做个理想家脚踏实地打工学习
创业初战失利后,康正宁面临的却是失业。因为创业,他错过了大四时的学校招聘会,失去了最好的择业时机。于是,当康正宁要找工作的时候,许多好公司已经招到了人。他徘徊于各大招聘会上,屡屡碰壁。
从创业者变为失业者,许多人可能会一筹莫展,但康正宁迅速想通了这样一个道理:人要有理想,但是不能只做一个理想家,一定要先脚踏实地地去干去学习,把理想落实到行动中。
最终,他找到了一家普通的信息技术企业,全身心地投入了自己的打工生涯。“那时工作到深夜是常有的事情,几乎没有任何娱乐活动。”第一年结束,他的业务量在公司中是做得最多的。不久后,康正宁被提拔为公司的中层干部。
几年后,康正宁跳槽到另一家规模较大的公司工作。在工作之余,康正宁顺利考入了上海交通大学的硕士研究生班,攻读IT项目管理专业的硕士学位。他把学习到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通过实际应用,加深理解并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并最终将经验变成了能力。
在学校和工作岗位这两个课堂上,他都游刃有余。只是在他心中一直不能放下的是创业理想。
2006年,康正宁和公司的合同正好到期,于是,他大胆放弃了稳定的工作,第二次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再次创业的公司名叫“思亮信息技术公司”,意思是“思考亮光”,他需要的是不断求新求变。
骑车踏上再创业路业务转型一炮打响
再次创业,康正宁的起点很低。
一开始思亮公司只有他一个人,办公地点也没有,他借用了朋友的办公室联系电话,印了名片,骑着自行车就踏上了再次创业之路。他选择的入门业务是最容易做但竞争最激烈的电脑销售。
康正宁说:“这其实是很锻炼人的,因为你发现一个人在搞定所有的事情后,你赚到的不仅是钱,更多的是经验。”
这年康正宁只有27岁,再加上长相又特别显小,这非常不利于开展业务。不过,闯劲十足的他还是开了个好头。
同时,康正宁依旧热衷软件开发业务。由于资金的流转速度非常慢,客户需求变化多端,项目预算也就非常少。康正宁做的软件业务非常不成功,几乎又到了失败的边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