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资本打工
从百度创业伊始,李彦宏就一直坚定自己的方向,尤其不被资本所左右。
如何让百度始终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前进?李彦宏就一直在解决这个问题。在李彦宏自己写的《硅谷商战》中,就不乏创业者被资本“绑架” 的事例。
在熟知商业游戏规则的李彦宏看来,对于投资人确实没有比利益更好的东西能说服他们,当然,如果价格合适,百度随时就有可能被股东们出售。所以要想让自己亲手创建的百度继续更好地走下去,百度的控制权就必须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第一次融资时,徐勇与风投谈好的条件是100万美元,25%的股份,后来由于看好百度,风投将原始融资额从100万美元提高到120万美元。但李彦宏的态度却非常坚定,风投们的股份比例坚决不变。
同样,在第二次的融资中,国际知名投资机构德丰杰联合IDG向成立九个月的百度投资了1000万美元,其中德丰杰约占了总投资额的75%,成为百度的单一最大股东,但其仍然只拥有百度30%的股权。
2005年百度成功上市,人们一度猜测会遭到股东之一Google的收购,事实上,Google几乎没有机会,因为百度在所有收购通道设立了关卡。
第一道关卡是“牛卡计划”,就是对公司股份的A类股和B类股的划分,这种股份安排叫做双层股票结构。其操作思路如下:将在公开市场发行的股票称做A类股票,每股拥有1票表决权,而所有原始股份为B类股票,每股拥有10票表决权。
一旦李彦宏及其团队合计持有的B类股所占已发行B类股比例不足5%,所有B类股将立即转为同等数量的A类股,并且公司从此不再发行B类股。这意味着即使潜在收购者买进绝大部分原始股,也无法在董事会拥有足够的表决权。百度是首家采取这种股权配置赴美上市的公司。
其他关卡则是“五人董事会计划”、“摊薄计划”和“改组董事会计划”。百度为自己设立的重重关卡,其初衷固然有阻碍Google之流控制公司的算计,但更主要的是,确保百度不致屈服于机构投资者、公众股东压力之下,唯华尔街马首是瞻,更方便于创始人持续掌控公司命脉,按照自己的思路经营百度。
“不要轻易将主动权交给投资人,在创业的过程中没有人会乐善好施。”为了保证对百度的控制力,李彦宏甚至刻意调低上市的融资额及公开售股比例。目前,李彦宏夫妇合计拥有21.3%的百度股票,正是因为他们手中持有的百度股票具有十倍于普通股票的投票权,他们拥有了对百度绝对的控制权。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