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没有现金,就像人没有血液一样,没法生存。一个星期之内,巨人迅速地垮了,并欠下了两亿元的债务,从休克到死亡,过程非常短。
史玉柱在经历了商场的折戟沉沙之后,他总结道:**********本,文,来,源,于,创,业,网 c\y\e.c\o\m.c\n版权所有
10年前的民营企业,现在还活着的不到20%。主要问题其实不是管理不善,而是财务危机——投资失误导致资金紧张,最后资金链断裂。
1992年,巨人集团决定盖一座38层的巨人大厦作为自己的办公大楼,当时盖一座38层的大厦大约需要2亿元,这对当时的巨人集团来说并非不能承受之重。但在1992年下半年,巨人大厦设计不断加码,从38层升到了54层。
1994年年初,有人提议史玉柱要为珠海争光,建全国第一高楼,54层又变成了64层,后来在准备宣布把楼层定为64层时,据史玉柱回忆:当时想,64层也没有和国内一些高楼拉开太大距离,“话都到了嘴边,头脑一热,竟对外宣布,巨人大厦要做到72层。” 可以说史玉柱当年的年少轻狂是其建造72层巨人大厦的一个主要原因。而盖72层的大厦预算陡增到12亿元,而当时史玉柱手头仅有2亿元。
在要盖楼的时候,珠海市政府一再给予巨人集团很多的优惠政策。可以说巨人大厦不断加高和行政暗示也有关系,这也助长了史玉柱建造中国第一高楼的决心。**********本,文,来,源,于,创,业,网 c\y\e.c\o\m.c\n版权所有
开始是18层,然后是38层、48层、54层、64层,最后加到72层。过去我一直不愿意说这个事。后来我去拜访过梁广大(时任珠海市委书记),他说确实是有这个成分,想要我们往上盖。当时中国大学生流失率很高,本科毕业就出国的很多,回来的又很少。国家领导人交给他一个政治任务,像重奖科技人员一样,在中国树立大学生成功创业的典型。想通过把巨人大厦盖高,让大家注意到这一标志性的东西,注意到我们的(中国的)企业,由此来吸引大学生留在国内创业。
梁广大选中的是史玉柱。这个典型的树立是通过建一个标志性建筑,轰动珠三角和全国,于是巨人集团就计划做全国第一高楼。珠海市政府还具体给了一些优惠政策。据史玉柱回忆:**********本=文=来=源=于=创=业=网 c=y=e.c=o=m.c=n版=权=所=有
土地非常优惠,几乎是白送的。本来是1万多平(方)米,后面又给了我们3万多平(方)米的地。
那时珠海的地价,实行的是楼面地价(建筑面积摊到的地价),珠海应该是全国第一个这样计算的,市面价格在2650元/平方米,政府给巨人集团的是125元/平方米,相当于白送。
同时,由于政策和房地产的狂热,促使史玉柱想都没想就进入了房地产行业。
准备盖的时候(1992年),正是中国房地产最热的时候,当时盖楼,是不愁卖的,只要有块地,有图纸就能卖了。
然而不幸的是:**********本,文,来,源,于,创,业,网 c\y\e.c\o\m.c\n版权所有
当我们动工的时候,宏观调控就来了,对卖楼花有限制,必须投资到一个数额才能拿到预售许可证,开始盖的时候还没有限制,后来越来越规范,限制越来越多,所以我们没办法把这个项目搞下去了。**********本=文=来=源=于=创=业=网 c=y=e.c=o=m.c=n版=权=所=有
当时,史玉柱手上只有2亿的资金,这些钱仅仅能为这栋楼打地基。史玉柱显然不是没有看过大厦的设计图纸并计算过这个工程的成本收益,可是他按捺不住内心的愿景与冲动。他还是将先前靠巨人汉卡、保健品等赚得的所有钱都调往巨人大厦。这一举动至今仍被史玉柱视作其生涯中“最发昏的举动”,甚至“直到它死的那一天,我都没觉得这个楼盖不起来”。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