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是市场策划关。你的产品怎么卖,怎么定位,你对消费者了解不了解?能否确定最精准的诉求,能否找到最准确的市场定位?像“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这个广告起源于对消费者的调查。当时,我在武汉做市场调查,在一个公园里找一群老头老太太聊,问他们吃不吃保健品。我们发现老年人还是信保健品的,但是吃不起,他们舍不得花钱,但希望儿女给他买,这在中国是个普遍现象。所以我们的广告实际上是对子女说话。后来我们调查下来,我们的消费者中间75%的产品是子女送给父母的。
第三团队关。产品再好,策划再好,团队执行能力不行同样会失败。
以前我们做市场调研时,是骑着自行车大街小巷地转的,因为骑自行车可以抄近路。脑白金在尼尔森的调查中,他认为我们在全国各地做的广告投放金额有三四十亿,但其实我们一年投放只有三亿,加上终端包装等一年投放差不多在5亿左右。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差距,这就是靠团队,比如与国际品牌-全球品牌网-在中国做广告的成本相比,我们的价格不到他们的十分之一。
我要求我的团队必须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这样他们就会琢磨,我们怎样使用广告时间?一般电视台广告能卖掉70%就不错,大部分卖不到一半,签约的客户突然不播了,那这一段(时间)电视台就是空的。我们把这个时段要下来,当然价格就很低了。我们的团队在降低成本方面有很多很多创新的思路、方法,他们的执行力也是这样培养出来的。我在全国有300多家办事处,只要降低一点成本,不赚钱也就变成赚钱了。想一想,一年需要投30亿的广告因为团队执行力变成了3亿,我们利润空间一下子就出来了。
象这样的细节有很多。比如像脑白金的产品如何摆放,我们办事处的人会研究脑白金产品在商场里应该摆放多高,他认为1.5米以下不行,看不见,因为很多产品都在那个高度放着,最保险的高度是1.5到1.7米之间。可以说我们这个团队每天都在琢磨执行。中国很多企业都存在这个问题,这是我们传统文化带来的弊端。很多团队做事情失败了,都会找理由,越是成功率低的人找的理由越是冠冕堂皇,后来我们就只问结果不问过程,这样相对来讲我们成功率就高了。
另外对于零售企业来说,你要把第一家店做好,哪怕用一年的时间,把所有的手册都做好,你的新员工哪怕是小学毕业、初中毕业都能按照手册来干,然后第二年再在资本推动下开10家店、100家店都不是问题。这叫试销市场快不得,全国市场慢不得。
刚才说的脑白金只是一个例子,其实其他行业也一样,你的产品、市场策划、团队,这三个环节决定了一个公司能否成功。
所以说一个企业产品的成功是靠团队的心血灌输出来的,这个东西没有什么捷径。我一直坚信天下掉不下来桃子,要想有桃子的话,就要靠一点一点的浇灌,该打农药打农药、该施肥要施肥、该浇水要浇水才行。
我的投资范围很窄
很多人对于我为什么做网游感到非常疑惑。我做网游是历史形成的,因为我们的核心团队以前都是做IT、软件的人。我们转行做保健品是迫不得已,但这些人本行是IT。我是程序员出身,我喜欢编程,我们这些人对IT是有感情基础的,有这么一个土壤,后来才开始做网游,如果我们是土生土长做保健品的,也不会有巨人网络公司的诞生了。
我那个时候失业了,刘伟他们把公司管得很好,我不需要插手。我们也刚撤下来做银行的投资,我没事可干,就玩游戏,渐渐对游戏越来越热爱,最后甚至上班也在玩游戏。刘伟他们进我办公室开会,一看我在玩游戏就讽刺我两句不务正业。后来我对游戏了解到一定程度后,就跟刘伟提出来我要投资网游2000万,居然他们全部都举手通过了。
其实投资不是那么简单,以前我提议的投资基本上都被他们否定掉了。当时想投新浪,是因为吴征要退,想让四通接,但四通没有现金,老段找到我说你把他买下来吧,结果我开会和大家商量最后被否定掉了。还想投手机,当时绝大部分人都反对,也被否决了。再之后安徽省政府想要退出奇瑞汽车,2001年政府领导来找我,问我愿意不愿意接,这些又被团队否决了。后来我提投网络游戏要2000万,居然全部通过,这又很意外。
我们投了2000万,钱花完了游戏还没做出来。这时候公司已经负债300万,账面是零,300万服务器的钱还没还。我们评估了一下,到产品出来并且能赚钱,还需要再投2000万。我占75%的股份,最早的2000万里面有1500万是我的,另外500万是我借给当时团队的,按照有限责任公司同比例再增资的原则,我要再投1500万,团队再投500万,但这个时候他们的钱不多,就不投了。后来刘伟他们脑白金的早期团队也认购了一些股份,上市后价值增加了几百倍。
我的投资原则是公司的日常经营、人财物管理这些东西我都不管,都是刘伟他们管。
我现在和外界接触也不多,投资51.com我花的精力也不多。相对来说接触到我的人是非常少的,大部分项目在刘伟那儿就被卡死了,只有过了刘伟这关才能到我这儿,我才会见面。
《赢在中国》的那些项目我肯定不会投的,投资我有自己的纪律,哪些行业投、哪些行业不投,除了金融和互联网,其他行业我基本不碰。当然也要看人,但人再好,不是这两个行业也不行,我投资范围比较窄。
在这个新人辈出的年代,投资机会越来越多,但是对于很多企业家来说,难的是如何面对诱惑,我的想法是看准了、研究透了再投。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