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人民币汇率飙升、劳动力成本和员工管理困难,全球最大电子代工企业富士康公布了百万机器人大军计划,设想2年后“机器人战略”若能如期完成,富士康机器人规模与当下富士康员工的数量几乎相当,如同管理大师德鲁克所指出的那样:“机器最适合做同样的工作、重复的工作并尽可能做简单的工作。此时,它的效率最高。”郭台铭将再也不用担心员工加薪要求带来的成本上升、跳楼所带来的恶劣影响。
还有一个重要的创业机会来源就是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的出现与普及。
如同iPad流行给传统出版业所带来的机会一样,更多的新产品、新服务,更好地满足了客户的需求,将带来了可能改变产业格局的创业机会。例如电脑和互联网普及拯救了腾讯,2000年互联网泡沫之后,梦网短信分成给所有中国互联网企业带来了温暖的春风,如今的移动互联网普及也必定将会带来更多如今还不明显、但一定是巨大的创业机会。
机会往往符合合成谬误原理,多数人发现的机会往往不是机会,而可能是机会陷阱。潮流、热点是大企业的势力范围,而大企业不关注的才是创业者的真正机会。好的创业机会,通常游离于公众的视野之外,是大企业“灯下黑”的盲区。
所以,当我们寻找机会时,要遵循大众思维的反向思维,即大众关注什么,我们就向那些大众不关注的领域或方向思考、寻找,多往自己不常关注的领域走,越是大众不熟悉的领域,越是大众不屑的领域,隐藏着越多的机会。腾讯在最困难时、百万出让却没有人愿意接手,马云创办阿里巴巴时、很多人笑他疯癫,UT斯达康把日本淘汰的PHS整合成小灵通而遭到一片声讨之声,还有很多最后成功的例子,当初都不被众人发现、看好,而最后大家都认为是个机会的时候,其实已经不是机会了。
当发现一个创业机会时,一定要思考:其他人也发现了吗?如果发现很多人在进入同一机会,可能就不是机会,当下一片倒闭之声的团购、LBS即是最好的例证。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