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把那些为主人鞍前马后充当打手的奴才称为“狗奴才”或“狗东西”,的确名副其实。此类“狗”,并非真正能履行服务职能,而只擅长咬人。只要主人一招手或一使眼色,狗先生和狗小姐就会立即扑向前去,大咬特咬,在对方的呻吟和求饶声中,领取主人的奖赏。有时候,主人并未发号施令,而狗也会情不自禁地自行“发挥特长”,显示威风,不能不令人惊诧。看主人面子,先要看“狗奴才”的面子。所谓“阎王好见,小鬼难缠”,乃是几千年看狗面子的经验之谈。否则,狗面子会牵动主人的面子,那你会“吃不了,兜着走”。即使能侥幸一时无事,早晚让你不脱一层皮,也得掉几斤肉,苦不堪言。
东汉洛阳令董宣,敢于不看主人面子,打了“狗”,虽赢得了“强项令”的美誉,但依然碰得头破血流,疼痛难忍。原来,光武帝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的家奴在光天化日之下仗势杀人后,在公主家躲了一段时间,自认为风头已过,便大摇大摆地陪公主出游了。董宣在街上等候,当场抓获此家奴,并当着公主的面活活将其打死。这下,公主觉得面子无光,忙进宫请弟弟刘秀治董宣不敬之罪。刘秀将董宣绑进宫来,准备用鞭子活活地抽死。董宣说道:“陛下包庇亲属的家奴枉杀良民,何以治天下”言罢头撞门楹,血流满面。刘秀被董宣的刚正所震慑,只好让步,让董宣向公主叩头谢罪,董宣不肯。宦官硬按头,董宣仍不愿低头,“强项令”由此而得名。
董宣敢不看主人面子打“狗”,包拯敢不看主人面子铡陈世美,虽为千古美谈,但毕竟此类人凤毛麟角,何其少
看了主人面子,再看奴才面子。看了狗面子,还要看鸡面子、猫面子、牛面子、马面子、驴面子。“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人鬼的面子有阴阳差别,而现实中往往人鬼难分,说真话就更难了。
话该不该说,说了对不对,应该是说话的依据。看人说话的危害,恰恰是不看是非曲直,只看面子“表态”,由此而造成了“说是说,做是做”“说着一套,做着另一套”的怪现象普遍存在。看面子说话,虽属嘴上功夫,但能把圆的说扁,能把扁的说圆,自不可等闲视之!
看面子说话,最难看准的是面子的质量。表里不一,戴着假面具者随处可见;衣冠禽兽,口蜜腹剑者大有人在。人格的扭曲和分裂,无疑导致了假话、空话的流行。
“人都爱听好话”,这句名言常常会听到。好话,未必是真。说真话,看的是理,不是你的、他的和我的面子,难免使一些人面子无光。因此,古今说真话者大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谁能说清有多少人为说真话而流血呢
由于看面子说话,造成了假话、空话流行,人们最大的痛苦就是听不到真话!一言九鼎的牢靠,一诺千金的珍贵,都是人们所苦苦追求和盼望的。这也从反面证明了这类真话的难能可贵。相反,那些言不由衷的虚假、空话连篇的敷衍,正是人们所深恶痛绝的。
话有三说,巧说为妙。谁也不能否认,说话是一门高深的艺术。尽管每个人都长着一张嘴,说出来的效果却往往有天壤之别。古代的苏秦、张仪,游说诸侯,合纵连横,舌定乾坤,为后世会说话者所仿效。唇枪舌剑,谈判论战,折冲樽俎,并不比战火纷飞的战场轻松 须要说明的是,语言艺术与看面子说话不可相提并论。
看面子的目的,是为了办事。
“事看谁办哩,办事看谁哩!”老百姓对此看得最为准确。看面子办事,还怎能按客观规律办事?看面子办事,还怎能依法办事看面子办事,怎能以理服人
面子大,能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面子小或没面子,常常无事生非,祸从天降。
面子亮,能够颠倒黑白,混淆是非;面子灰或面子破,往往有冤难申,有理难说。
看面子办事,导致了办事的混乱和无规则。“该办的事不办,不该办的事乱办”“我说对就对不对也对,我说不对就不对对也不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等,都是针对看面子办事总结出来的经典名言,可供看面子者参考。
看不看面子,作为“够不够意思”的标准,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之中。“这事人家看了咱的面子”,那就得感激一番;“敢不看我的面子”,一定得狠狠地报复一下,才解恨消气。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