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疯狂”如何造就
林书豪的成功源自美国社会的体育风气、职业体育的发达程度和学校体育训练体系
郑轶:除了一张华裔面孔,林书豪可谓不折不扣的“美国制造”。在他的访谈中,多次提到两个词汇——乐趣和梦想。至于他的父母,似乎也没有刻意培养儿子走体育路。如今媒体已经把林书豪的经历翻个底朝天,从这些故事中,是不是可以折射出中外体育文化的差异?
张卫平:林书豪是典型的美式篮球打法,他的篮球意识、篮球智商和篮球哲学,都是在美国的环境中培养出来的。如果他是在欧洲成长,也许就不会这样打球,这和不同地方对篮球的理解有关。他要是在中国可能又是一个样子。橘生淮南则为橘,环境对塑造一个人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薛原:林书豪生长在典型的美国华裔家庭。他的成长经历,可以看作东西方不同价值观的混合过程。他的家庭虽然一直尊重和鼓励他的篮球梦想,但始终没有放松他的学业。虽然学业和篮球的兼顾并不容易,但他还是努力做到了。
美国是一个崇尚体育的国度。这不仅反映在奥运会成绩、职业体育发达程度上,更反映在和普通美国人生活密不可分的体育元素中。体育是生活的一种状态,而非结果。所以林书豪的成功既偶然,也必然,偶然在于他个人的努力和对机遇的把握,必然则体现于整个社会的体育风气,以及学校中完备的设施与训练体系。
国人谈论体育,还是更多倾向于结果,倾向于“成功”。孩子如果在体育上展露一定天分,家长就要考虑“将来能不能吃这碗饭”。当然,这也和我们学校教育中体育功能和价值的缺失、竞技体育封闭的人才培养体系等有着直接关联。
黄皮肤的篮球梦
林书豪的成功很难复制,是美国篮球环境造就了他,中国篮球要发展,也必须扬己之长
郑轶:林书豪曾遭遇歧视,有一些偏见认为亚洲人缺乏体力和对抗能力,不能打好篮球。在他之前,姚明在NBA取得突破性的成功,但他毕竟具备可遇不可求的身高优势。而林书豪进一步改变了外界对亚洲人打篮球的看法。有人甚至预测,在姚明退役后,林书豪正在重新开启NBA的亚洲大门。
张卫平:其实林书豪的成功很难复制。华裔选手和黑人、白人选手相比,在外线没有优势,这和身体素质的确有关系。当然,林书豪成长在美国的篮球环境中,是这个环境造就了他。林书豪对NBA可谓是“及时雨”。纽约是大市场、世界城市,但尼克斯队这些年都没什么出彩的时候,突然出来了个林书豪。要是林书豪在一些中小城市球队,也很难有现在这么大影响。
中国是NBA最大的海外市场,去年姚明退役不可避免受到影响。现在出来了个华裔选手林书豪,NBA一定会不遗余力地推广他。但林书豪本人也必须打得真棒才行,一方面是个人数据好,另一方面能帮助球队赢球,这是根本。
马跃南:在狼群里长大就是狼,在羊群里长大就是羊。林书豪没有被“狼”吃掉,就像是特种兵里的海豹突击队,自然崭露头角。在美国,你看街边打球的人,随便谁都很规范,林书豪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林书豪这样条件的运动员当然不少,但我们还缺乏他那样的环境。比如中国运动员不适应对抗,一对抗就可能引起冲突,或者受伤,或者有一些“小动作”,这都是成长环境的影响。林书豪的生活环境、训练环境、包括饮食结构,他耳濡目染的东西等,所有这些加在一起,才造就了他。
薛原:如果说,姚明征战NBA,给美国和全世界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的独特窗口,那么林书豪则讲述了一个平凡如何变成非凡的传奇,对于NBA来说,这是一份可遇不可求的大礼。在黑人和白人选手占主导地位的NBA,林书豪的成功最少有两点启示:一是华裔球员可以凭借出色的篮球意识和速度、敏捷等身体特质找到自己的位置;二是这些特质的发挥,依然离不开足够的对抗能力作为基础。对于中国篮球来说,这也意味着既要扬己之长,又要跟得上世界篮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要求。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