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先弄清楚一点:如果你想去高盛(Goldman Sachs)、麦肯锡(Mckinsey)或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工作,MBA是一纸有用的文凭。
但你若不想在企业内部一步步向上攀登,而去建立属于自己的公司,那么最得不偿失的做法不外乎花两年时间用掉14万美元以上学费,而且其间没有任何收入。因为在课堂的墙外,徘徊着一个比任何商学院教授都更加苛刻的生物:市场。你可能会惊讶地发现,顾客根本就不关心你的学历 而市场将比任何没良心的老板都更快地炒你鱿鱼。
想冒险尝试但需要指导和支持?申请加入一个“初创企业孵化器”可能比申请商学院更能达到目的。
企业孵化器从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存在了,通常是大学的附属机构,它们利用后勤资源为初出茅庐的创业者提供试验场。
如今,一种主要为科技型企业服务的新孵化器类别正如雨后春笋般在全美各地涌现。这些孵化器提供专家指导、办公场所和律师咨询等资源,以及种子基金 通常用以换取微型企业(或理论上的企业)少量的股权。更重要的是,早期投资者都密切关注着它们。
Y Combinator创始人保罗·格雷厄姆(Paul Graham)是所有初创企业孵化器之父。(Dropbox,一家估值40亿美元的文件托管公司,连同其他新崛起的高科技明星,都是由Y Combinator孵化出来的)。自从格雷厄姆于2005年创办Y Combinator至今,它已经成功将约100家企业推到全球各地的舞台上。
和顶级商学院一样,初创企业孵化器对候选人也非常挑剔。事实上,它们还要更加吝啬名额:录取率通常在个位数徘徊,你被哈佛商学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录取的几率是加入名牌孵化器几率的三倍。
对于少数的那几个幸运儿,以下是孵化器击败商学院的八大理由:
没有人能教授创业之道
事实是,你永远无法为创业做好充分准备,课堂时间再多都无济于事。凯瑟琳·敏舒(Kathryn Minshew)是针对年轻职场女性的职业咨询和就业安置网站DailyMuse的创始人,1月,她就将加入Y Combinator的培训项目。敏舒决定放弃进修MBA课程而开办一家公司,因为“我觉得从切身运营一家公司以及与其他创业者的交谈中,我可以学到更多东西,”她说,“学习需要的技能有很多其他方法,而且它们不像MBA那样需要高昂的学费。”
保罗·格雷厄姆用另一种形式,表达了同样有说服力的见解:“看到商学院设置的一些课程,我会恨不得把自己的眼睛挖出来。”
吃方便面能为你赢得尊重
白手起家的历程有苦难言。想到你绝大多数商学院同学的前途将是高薪的管理层、投资银行家或顾问生涯(及与之相匹配的生活方式),以花生酱和香蕉度日的前景就更显得没有吸引力了。亚当·尼亚里(Adam Neary)为了省钱创办一家面向小企业出售基于网络的规划与财务分析软件的公司Profitably,不得不搬进岳母家的房子。这就是这类孵化器所喜欢的“甘心为创业而受苦”的故事。尼亚里的妻子就是哈佛商学院的毕业生,尼亚里说,“有一个不会改变的现实:在商学院你完全被有钱人包围,他们一般出身银行业,将来又会回到银行业。当你被生活富足的人包围,你的六个朋友带着他们该死的签约奖金飞往摩洛哥游乐时,你就更难进入“泡面模式”了。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