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清晨,大街小巷的早点摊位上,坐着行色匆匆的“上班族”。一碗馄饨,一屉小笼包,似乎色香味全乎了。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对于一个浮躁的城市而言,阅读的时候,我们都是局外人,而置身其中时,我们仿佛又忘记了城市的存在。
上班族每天忙于上班、工作、下班,周而复始。脸上带着倦容,身子像陀螺一样旋转起来就不再停下,然而每月的收入还是入不敷出。这时候,你是否想过,你已经成为“穷忙族”中的一员了呢?
“穷忙族”是刚刚涌进城市出现不久的一个新名词。就在人们习惯了“月光族”说法的时候,“穷忙族”也悄然兴起。
“穷忙族”拥有的是比“月光族”更多的无奈,他们每天疲于奔命,要做的事情永远没有尽头,甚至没有休息日,天天加班,整天忙得顾头不顾脚,到头来所得的收入却寥寥无几,连起码的生活都成了压力,所以他们还不如“月光族”。“月光族”至少花钱买来了享受,也算是自得其乐了。只要我们细心观察,会发现职场上的“穷忙族”比比皆是。他们究竟为何这样穷忙?难道他们甘心这样穷忙吗?
随着逐渐壮大的“穷忙”队伍,“穷忙族”定义的标准也更具体了一些,一般定义为“每周工作时间高于社会平均工作时间,收入低于全体平均标准60%以下的人群。”但是今天所讲的“穷忙族”已经超出了定义所涵盖的范围,“穷忙族”不再单单指因薪水少而穷忙的人,那些为了填补空虚生活而大肆花费,为了花费而重返空虚的“穷忙”人群,也被认为是“穷忙”一族。也就是说,“穷忙族”不一定就是指失业者或者低收入在职者,也可能是身兼数职的高薪白领,有很多全职的高薪受雇者也可能沦为既忙又穷的工作穷人。这些人或者为了养家糊口,或者为了追慕虚荣、满足消费的欲望,而牺牲了自我提升的投资甚至身体健康。结果,“穷忙”使他们的脑力退化速度越来越快,竞争力越来越弱,于是便形成了一个怪圈,让陷进去的人们越来越不能自拔。
有人说“城市中人有两个籍贯,一个来自血缘,一个来自生活。”都市流客匆匆的背影汇集成一股股急涌的潮流,拥塞在繁华CBD的条条马路中间,如同海洋里巨大的沙丁鱼群聚集在食物丰富区域疯狂地觅食。当今时代,以族命名的生活形态登上了VOGUE与维基百科,“人以群分”成了对当今都市人群的最好诠释。
向往名牌的辣奢族;疲于奔命的奔奔族;为买心情而买东西的烧包族……
各个群族仿佛囊括了当今生活中的所有新新人类。互联网强大的凝聚力,加速了每个群族的形成,为人们寻找自己的族群提供了方便,更多人能够彼此交流信息,分享感兴趣的生活方式。
看起来似乎让人觉得这是一个美好的生活多元化时代。《中国青年报(专题解读)》社会调查中心展开一项在线调查,显示结果让人触目惊心75%的人自认为是“穷忙族”。
这个比例显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庞大群体。中国人口众多,也就意味着“穷忙”一族人数的庞大。
“穷忙族”的出现是一种社会现象,是随着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而产生的。有人把“穷忙族”的特征归纳为:“穷忙族”=“月光族”+“过劳模”。但根据众多被调查者的事例显示,更确切地说“穷忙族”应该是比“月光族”更穷,比“过劳模”更忙的群体,即“穷忙族”=比“月光族”更穷+比“过劳模”更忙。
穷倒也可以接受,忙也能让人理解,但是绝对不可以“穷忙”。因为,真正比“穷”更可怕的就是“穷忙”。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