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中国国际动漫节近日在杭州落幕,参与人次达到了208万,吸引了61个国家和地区参与,461家中外企业参展。期间共签约项目165个,涉及金额104亿元,现场成交42亿元人民币,总金额达146亿元。无论从规模还是参与度,从成交额还是带动力等方面考量,杭州动漫节已成为国内同类节庆的领头羊。据杭州旅游部门统计,动漫节在“五一”小长假期间,吸引了20多万来杭游客前去参观,并带动了白马湖周边如杭州乐园等旅游景区,仅售卖动漫衍生品的“动漫集市”销售额就达110万元,足以体现动漫的市场价值。
但这样的市场价值体现,在目前诸多热衷于发展动漫创意产业的地方并不多见,很多“基地”空置、公司闲置、作品难产,政府投入的公共资源迟迟无法见效。动漫产业究竟如何发展?“杭州模式”或可借鉴。
营造动漫“生态圈”
八年前,杭州在动漫产业领域还是默默无闻,如今,杭州拥有全国原创动画的1/6,优秀动画的1/4,在全国动漫产业格局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至2011年,杭州共有在册动漫企业270家,从业人员超过2万,全市动漫游戏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0.43亿元,利润总额达19.5亿元。异军突起,后来居上,杭州是如何做到的?
杭州市政协副主席、动漫节节展办主任汪小玫告诉记者,杭州是以一种“生态学”概念在培育动漫产业。在一个健康循环的动漫生态圈里,人才是关键因素,他是种植者,同时需要土壤——企业与基地、阳光水分——政策护航、气候——城市色彩必不可少。但是,这些都是建立在杭州城市定位的战略基础之上的。杭州是资源小市,没有港口、没有矿产,但是文化底蕴深厚、城市风光优美,特别适合文化人士生活创作,因此选择以文化创意产业推动城市产业转型、推动城市整体发展,肯定是没错的。
播撒阳光雨露,政策导向为先。2005年,杭州市就发布了鼓励动漫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主要面向企业、媒体和人才三个方面,之后每年都根据发展情况加以补充完善。从2010年起,杭州市本级财政每年安排动漫游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7000万元,用于支持动漫游戏作品原创、动漫节承办、产业研究以及对企业和各类平台建设的资助、奖励和贴息等。汪小玫说,其实许多政策在其他城市也有,但杭州为什么能够形成集聚效应?这与杭州的城市特质分不开,也就是“气候”——处处有创意的氛围,人人有创意的文化心理。
因此,所谓“杭州模式”,是将动漫产业置于整个文化创意产业的背景之下,以开放的形态与文创产业联动运行。以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中心”和创建“动漫之都”为目标,以中国国际动漫节为平台,以全国领先的产业政策为保障,以名家名企名校为支撑,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为导向的一种产业模式。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