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这些价值要素整合起来,要建立一套顺畅的机制,这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了。此前我们提到的“积淀”、“孕育”实质上就是指这套机制的形成,也正是由于这个机制的非描述性才使得针对品牌文化的定价变得异常艰难。再一次地,我们还是把定价放在一边,不妨探寻一下这个形成过程的基本条件是什么。从所有者的角度看,合理安排财富的时间配置是一个重要的基础,也是避免急功近利、杀鸡取卵的制度约束。很多企业在培育品牌文化的过程中,往往在处理眼下利益与长远价值的权衡取舍上出了问题,最终在一连串自相矛盾的演变中迷失了文化本身。
国内汽车知名企业奇瑞汽车为了摆脱低端品牌的市场地位,另创了一块号称中档轿车的牌子:瑞麒,并直接拆分了出来。然而这个牌子的第一款汽车居然是一个在低端车中也得属低端的微型汽车,此后不管它怎么努力推出更高级的车型都无法得到市场的认可。原因就在于你的市场行为与你的文化理念是冲突的,因而信号是混乱的,你自己都没搞清楚要干什么,市场如何认可你?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放不下眼前的利益,还是先赚到钱是真的,其实这是典型的提前支取未来财富的短视行为,怎么能积淀出丰厚的品牌文化底蕴?
同样是造汽车,德国大众最初与上海汽车合作生产桑塔纳轿车时,在技术标准上产生分歧,按照大众公司的要求,完成一个方向盘的制作需要满足104个技术指标的要求,而当时上海汽车的CYe技术标准是4个指标。如此巨大的反差使得双方僵持不下,上海方面提出若不降低指标就无法按时让新车下线;而大众公司的回答是,就算不能及时下线也绝不在技术上妥协!今天当中国的汽车消费者对大众品牌的产品质量津津乐道的时候,是否有人想过这个品牌文化在中国的延伸以及品牌价值的形成在当初所付出的代价呢?
国内很多企业往往都在这个问题上出问题,嘴上说要孕育文化,实质上是简单扩大再投资,品牌的价值依然在低水平上徘徊。如今,中国经济正值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市场红利的消失,简单再投资已经越来越没有增值的空间。应对新形势的关键恰恰在于抓住时机培养和孕育品牌文化,唯有这样才不致被转型的大潮丢下,才不致在未来更加国际化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于市场利益的最下层。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