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创业已经是中国经济持续动力的来源。中国高新区内的创业更是活跃非常,但围绕创业总有很多似是而非的观点。这需要学者们做更多实证的研究,同时也需要做很多思考。本文就是我用波普尔的试错视角对创业进行的哲学方法论的思考。
一、创业是一种试错过程
20世纪60年代,波普尔在《猜想与反驳》一书中提出其证伪主义的精髓——试错法,又称“假说——证伪法”,即科学家针对特定的问题,提出科学假说,通过演绎的方式从科学假说中得出科学预测,经过科学实验和观察的检验,科学预测或被证伪,或被证实。根据试错法,真理是通过一次次否正检验来发现的。在Cye波普尔看来,理论的可否证性之所以能存在,是基于人们不能达到真理,认为真理就是等待检验的错误,真理只有逼真性,而没有永恒性,这使得传统的通过“假说演绎法”所推论出的科学结论不在具备“真理性”。由此,科学家开始关注理论的精准性和普遍性,而非理论的“真理性”,传统的“假说演绎”被颠覆。此外,波普尔的试错法也生动地反映出科学活动的动态性、不确定性、进步性,体现了试错法在科学哲学方法上的进步性。
在社会经济领域中,情况是差不多的。当今的经济已经由工业经济逐步转向了新经济,新经济的大背景是全球化、知识经济的世界浪潮。全球化,特别是创新全球化,促成经济活动的动态性、复杂性大大增强;知识经济体现了知识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它对新经济中的企业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面对新经济的动态性和复杂性,企业家们都需要有很强的风险意识,如何在风险中求胜?从必要性上讲,企业家要有很强的企业家精神,即勇于创新的心态和敢于冒险的精神。在哲学层面,企业家的实践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运用了波普尔的试错法。拿创业来说,创业对于绝大部分企业家是一个十分关键的过程,企业家首先提出一个创业设计或方案,付诸实践,接受现实的检验。在检验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创业方向正确,那么就在现有方向上,不断调整,进一步完善;如果说发现方向选择错误,则应该立即关闭企业。
从新经济时代企业家精神角度讲,冒险与试错精神是企业家创新精神的文化根基。冒险精神是直面风险、正视失败和困难、客服心理障碍的第一关,也是敢想敢干、当断则断的动力源泉。这种甘冒风险的精神和承担风险的魄力成为创建企业、成就事业的起点和驱动创业企业逐步做强做大的信念。而试错精神即是积极开拓、展开持续与发展不但建立于敢于冒险、持续试错的两大基石之上,还进一步确立了这种冒险精神、试错精神在新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从一开始就能清醒地认识到创业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正确的、成功的道路只有在探索的过程中才能找到。
二、创业失败是件光荣的事
在我看来,只要是高新技术创业,就一定有试错,这是检验一个企业及其商业模式的“试金石”,试错是创业企业越过“死亡谷”成为瞪羚的必由之路。创业试错,本质上就是企业家开拓新的疆土的一种检验,即是由许多企业针对同一未解问题同时做着不同解决方法的尝试。由于众多企业同时试错,但这一过程只有少量创业企业能够存活并发展起来,因此创业试错过程必然会产生大量的失败案例。据统计,美国天使阶段成功的概率大约是10%。每当有一个新技术产生,就会有许多创业企业将其带进市场,而在持续的优胜劣汰竞争中胜出的创业企业,构成了美国创新型经济“大厦”的坚实地基。事实上,正是在大量创业失败的企业中,才成长出苹果、脸谱等一批企业。
当前,我国对于创业过程还存在四个方面的误区,都与创业是一种试错的认识有关。
其一,创业者过于害怕失败。由于创业者在感情上不能坦然接受创业失败,因而在企业试错问题上采用了错误的方法,即同时尝试不同的创业方向或者很随意的改变创业方向。对于一个已经确定失败的方向,非但不去放弃,而是在失败的企业基础上尝试开拓新的方向,于是社会上出现了大量的一个创业项目中包含多个创业项目的情况。中关村出现的“小老头”企业大部分源于此。而正确的试错方法应该是先确定一个创业方向进行试错,如果发现方向正确,就围绕该方向,对企业进行微调和完善。一旦发现大的方向错误,就立即关闭企业。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