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级版”职业经理人
其实因为缺少个人承担风险这一要素,企业内创业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业者,因而内部创业者也不算企业家,而是特殊身份的职业经理人。
虽然内部创业的过程也非常艰苦,但因为最大问题的资金来源,是花公司的钱而不是自己的钱,所以内部创业者们承担的风险也相对较少。然而一旦内部创业成功,他们为企业创造的价值远远高于一般的职业经理人,个人所获得的回报,也远远高于一般的职业经理人。可以说是“升级版”的职业经理人。
数据显示,企业新产品的失败率在40%-90%之间,新产品上市的风险和企业内的创业风险等同。这就意味着对“升级版”职业经理人的各方面素质要求更
高。比如更加足够的自信,和敢于承担风险的责任。一个好的头脑,加上经验,就会形成最基础的内部创业商业判断力。
企业内创业者需要的外部条件非常重要。比如企业家或者董事会的充分信任和授权,或者企业家和董事会能容忍自己在创业时的一些错误和一个较长的投资回报周期,还有财务资源素质等等。
典型的企业内创业者是这样一类人,他们希望干一番事业,并获得认可和经济回报,不甘于过平淡的职业经理人的生活。但理性和常识判断让他们在迈出真正创业这一步时会显得踌躇,因为离开企业从零开始创业风险重重,而且败多胜少。但这些对现状不甘心的职业经理人也无法做好本职工作,所以企业主在管理这些“升级版”职业经理人,为其提供内部创业资源时,别忘了自己也需要进一步“升级”。
内部创业=职业经理人+企业家精神
美国3M公司明确规定,员工可以在不必事先征得主管同意的情况下使用15%的工作时间和公司资源从事与创业有关的活动。对于正在实施的创业活动,企业管理层应给予其充分的行动和政策自主权,并指定高层领导与其保持联系,随时调配企业内部资源,帮助其排除创业过程中的内部阻力。
这让内部创业者没有了后顾之忧,可谓吃下了定心丸。因为对于企业员工来说,“混日子”比“创新”要“保险”,是一种常态思想。中国企业常面临着给予薪酬太低,而创业失败又面临过重惩罚的风险,那么经理人宁愿在工作时选择凭经验的“守”原则——没有大错,也不见任何突破。
因为缺乏企业家精神。
所以松下成功地为内创者们解决了后顾之忧,并充分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让职业经理人和员工一起过了把“老板瘾”,达到了自我实现的目标,打破了“雇主”和“佣者”的界限,真正调动起了职业经理人和员工的积极性,使员工真正有一种当家做主的感觉,从而不再一山望着一山高,坚定了内部创业者的信心和决心。
在过程中,真正将内部创业机制落实到位,会遇到不少困难。比如推行内部创业机制后,如何将更加分散、独立与扁平化的小组织之间所积累起来的创新资源有效整合起来,促使这些创新资源聚合成整个公司不可替代的长期核心竞争力。这将是每一个想要利用内部创业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需要长期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当“升级版”的职业经理人具备了企业家精神,并且把这种精神投注到企业中来,中国企业的内部创业之路,才会走得更远。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