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保护主义正在全球蔓延。美国商务部在7月27日对中国风塔制造商征收关税;苹果公司设法阻止三星平板电脑及其他Galaxy设备进口到美国及其他国家,指控称其侵犯版权;印度政府对发电设备征收21%的关税,旨在保护该行业内的本地及新兴行业发展,这不仅使中国生产商受到影响,也影响了其他国家。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7月中旬曾警告称,全球保护主义正死灰复燃。世界贸易组织公布的最新世界贸易报告确认了这种趋势,强调贸易保护主义目前对全球贸易的影响是3%,对G20国家贸易的影响是4%。主要国际机构对贸易保护呈现的多种形式(如技术壁垒、卫生处理、首选公共采购方式)发出警告,从而使各种歧视性政策更含蓄但更为有力。而更传统的保护主义(以关税为基础且周期性更强)目前也非常活跃,这是全球贸易下滑所致。
贸易保护主义的两种形式
我们对两种保护主义形式加以区分:周期形式和战略形式。周期性的保护主义措施在当前全球环境下迅速发展,它是宏观经济环境恶化形势下起到稳定作用的补充工具。近期危机的影响淡化之后,这些措施将逐渐被取消,这种贸易政策只是针对缺乏结构性竞争力的一种短期且无效的补救手段。非周期性保护主义的真正目的是巩固国防工业、保障国家安全、保护新技术领域的竞争优势及食品和能源供应来源的稳定性,也可称之为战略性保护主义。
周期性保护主义与宏观经济环境恶化有关。经济复苏后,有望被取消。它只是暂时缓解缺乏长期竞争力的问题,其目的如下所示。
(1)、经济下滑期间支持增长,缓解紧缩政策的影响。比如,欧盟委员会也想出台复制“购买美国货”的模式,鼓励“购买欧洲货”的措施,在公共合同中优先考虑国内生产商。在扩张性的财政支持背景下,它扩大了乘数规模;在目前的紧缩背景下,它将保护国内生产商及就业。不过对纳税人而言,这些措施可能也不是最合适的,他们更希望享有全球最低的价格,特别是在财政紧缩时期更是如此。
(2)、减少贸易失衡。自2008年首次组织G20峰会以来,各主要经济体都致力于减少失衡。美国和部分欧洲国家累积的巨大逆差以及中国和德国累积的巨大顺差是此种失衡的核心。重视减少贸易逆差的必要性将鼓励很多国家出台中长期保护主义政策。实际上这些国家知道,这种日积月累的失衡状况是其结构性困境的根源。
(3)、服务于政治目的。美国大选就是很好的例证。美国总统奥巴马为赢得下届大选正与共和党候选人罗姆尼激烈对决。在以高失业率为特点的时期,两大阵营必须找到替罪羊,从而为当前的经济低迷态势开脱。因此针对中国的指控升级,包括所谓的不公平贸易行为以及中国将就业职位迁出美国本土的作用。MellmanGroup(亲民主党)和NorthStarOpinionResearch(亲共和党)所做的调查显示,62%的美国民众希望对中国采取强硬态度,并“使用一切可能的手段阻止其不公平的贸易行为”。这种背景促使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12年7月初宣布,对中国涉及汽车行业的行为在世界贸易组织采取新的行动。
非周期性保护主义长期存在,大多数时候并非以关税为基础,并且更含蓄。非周期性保护主义可能会服务于以下目的。
(1)、依然保持在高增加值行业中的主导地位。各国普遍保护高增加值行业(如高科技行业),原因是这些行业会产生巨大的利润,并因此带来强劲的财政收入、刺激就业、提升整体经济潜力以及在国家安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保护国家的食品、能源、环境和电信安全。扩大技术壁垒主要是受国家安全原因驱动:本地人口的安全是通过建立规范和标签抑制农产品进口的一个常见理由;限制能源和原材料出口旨在确保本国的自给自足;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新技术和电信产品受到严格监控和控制。
(3)、保护核心及新兴行业。在新兴国家,促进政策以保护新兴行业为目标。在发达国家,中断去工业化过程或保护大型集群中心的核心产业(如汽车或航空工业)成为优先考虑事项。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