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公司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生、死、腾讯。因为这是每一个互联网创业公司都要面对的问题。在UC刚刚成立的时候,在IDG,我们也第一次被问到了这个经典问题。当然我不认为这个问题有标准答案,但是随着UC的成长,随着我们在这几年间日渐成为腾讯的“三个主要竞争”之一,我们积累了一些应对巨头竞争的经验和思考,可以与大家分享。
彼得•德鲁克的柔道战略,是以柔道为例,讲述商业竞争中如何以柔克刚,以小博大的理论。精髓有三个方面:移动、平衡、杠杆借力。理论虽然是死的,而企业是活的,活用柔道战略,是创业公司如何应对巨头,进行博弈的重要参考。
一、快速移动——让自己处于最佳位置
柔道战略有一个前提,就是当太小对上太大的时候,战略无效,就算小的一方移动再快,平衡再好,或者可以借力打力,对方也会击败你。
因此快速移动的第一步,就是在最开始公司还很小的时候,要避开巨头的视线。腾讯这样体量的公司,能够让他们的核心运营团队、管理层、投资机构真正重视到的细分领域,实际上很难。在这个时机,你可以避开他们的视线,进行自己的快速发展,然而这个时间窗口到底有多长,取决于公司的成长速度有多快,包括创业产品方向的选择,产品的快速迭代和数据表现,以及对外营销和宣传等对外表现的力度等。
首先,如何选择产品方向。当然,任何一个创业的团队,首先应该考虑自己要做什么,然后再考虑怎么应对竞争,这是个主次问题。我们的董事雷军在最近的一次分享里讲到创业公司考虑产品方向,应该“Go big market”,并掌握好的时机(也就是站在风口,猪也能飞起来的理论),但是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看起来很好,但实际上很难做到的事。只有很少数非常成熟和有经验的明星创业者,才有可能一开始就选择一个“大市场”,并保持在飓风中的平衡。实际上大部分的创业公司应该选择一个自己有兴趣的,或者一定程度上擅长的,或者偏早期、偏垂直的领域创业,在这个领域做好以后,再逐渐发展壮大。
然后,如何评估未来可能的竞争。创业者可以将腾讯的产品画在一张白纸上,以腾讯的两横两纵为中心,在相应的位置标识腾讯的各个产品线,然后将自己要做的东西也放到这张图的相应坐标上,并且思考如果你的目标产品做成了第一步,你向四周扩展的空间会碰到什么新的竞争或需解决的问题。很明显,你的产品越靠近这张图的中心,你所处的行业或产品发展趋势越明朗,你的核心团队越强大,你的用户量或者收入越大,你的企业或产品的声音越响亮,你就会迎来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创业前期应该避开在腾讯产品网格的中心开始正面竞争,建议选择在腾讯核心业务的周边,或者选择能够破坏对方商业模式的产品。具有破坏性的产品即使被巨头关注,也很难被模仿或者打压,因为这种模仿将对巨头已经形成的商业模式造成破坏。就像360做杀毒软件,采取了免费的模式,即使其他当时规模大得多的杀毒厂商看到也无法跟进,因为这将破坏自己的商业模式。
快速移动的第二步,是船小好调头。创业公司的方向、团队、产品都需要快速变化。首先,从我的经验来看,所有的创业成功者,最终成功的故事和刚开始想的故事都是有很大差异的。其次,产品要快,不是速度快,而是迭代快。为了追求快速迭代而快速迭代并没有价值,要明白快速迭代的目标,快速迭代会导致的价值以及团队如何做到真正有价值的快速迭代。不是所有人都能以两周、一个月为周期去持续发布和迭代一个产品,产品迭代如何保持持续性,产品如何能够在不断迭代过程中成长,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其次,当企业快速成长,团队也会快速增长,从一个人到十个人,到二十、五十个人,需要快速调整团队的人员配置。最后,公司发展的方向和手段,公司越小,思维越应该灵活,越应该善变,要在变化当中求生存。大公司里的某个团队做一个新的产品,有很多问题需要考虑,比如法律风险、政策风险等等,但是这些可能对初创公司来说都不是风险,所以初创公司要快速拥抱变化,犯错没关系,反正成本很低。通过试错,灵活地找到自己所擅长或者适应的点,是小公司独有的优势。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