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两年里,我一直在持续追踪报道谷歌。在这一过程中,我发现谷歌在设身处地为用户着想方面拥有着令人难以想象的超凡能力,该公司甚至能够通过充分挖掘数据和反馈信息打造出完美的产品。我所说的完美并不是“毫无瑕疵”。我的意思是,当你使用谷歌产品时,你实际上就成为了一名“谷歌员工”,你的网络行为可以为谷歌改进产品献计献策。
谷歌可谓把“产品内部测试及反馈”(dogfooding)发挥到了极致。谷歌邀请公司员工参与到现有和新款产品的测试中来,提供反馈和建议。内部员工在第一时间测试这些新技术,可以更快速地发现问题和协助做出改进,借此提高用户体验度。不过,当你长时间地仔细对一件产品进行仔细检查后,很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因为你对它太过于熟悉,就失去了新鲜感。而谷歌却完全不必为此而感到担忧,因为该公司拥有一套非常完善的系统,能够从内部员工和公司外部用户那里收集到产品反馈信息。这一系统能够保证产品发布的所有过程都万无一失,因为谷歌的灵敏嗅觉可以确保其产品必定是消费者所需要的,而且还会非常畅销。
不过最近,用户已经注意到了谷歌在产品设计方面发生的细微变化。谷歌最近发布的一些产品中似乎都融入了部分相同的设计元素。无论是Google+功能、搜索、地图还是YouTube,用户开始从中窥探出来自风景城(谷歌总部所在地)的些许“风格”。这并不是偶然,而是拉里•佩奇在担任谷歌CEO后下达的命令。
谷歌第一版搜索测试页面
过去:遗产宝贵
谷歌之所以一直秉承着简单设计的风格,是因为佩奇和布林从未在互联网进入HTML时代以前参与过设计工作。此外,以前也从来没有类似CSS(Cascading Style Sheet,译作“层叠样式表单”,是描述HTML元素的规则)这样的工具专门给网页设计风格。所以,佩奇和布林只能怀揣着伟大创意,并尽自己的最大能力将梦想变成现实。
谷歌的一大优势在于反复对产品进行长期测试,谷歌人深谙“慢工出细活”之道。尽管大多数地球人,尤其是新闻工作者,都在嘲笑Google+,并把它直接与Facebook 进行对比。但谷歌还是逐渐地把功能设置和社交元素融合到了Google+之中。
谷歌员工都是该公司产品的粉丝,他们从骨子里关心不同等级用户的使用体验。这种与用户产品共鸣的产品设计理念恰恰是谷歌成功的最大保障。
这在搜索业务体现的最为明显。一开始其搜索页面并不华丽,但后来却得到了逐步完善。当第一版搜索页面面世时,谷歌只想让用户以最快速度接触到他们想要的事物,并未考虑页面是否好看。当时,没有人在意外观是否华丽,用户只想尽快接入全球信息,因为在谷歌之前没有任何厂商能够满足用户的这一需求。此后一切都在发生变化,谷歌也是如此。
苹果已故CEO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在谈到客户时曾经表示:“要更可能近的接触你的客户。距离近了,事实上你就可以在用户充分意识到自己的需求之前向他们灌输产品需求意识。不是苹果在倾听用户诉求,而是用户在倾听苹果向其灌输的产品需求意识。”
谷歌已经长期与其用户保持着非常紧密的接触关系,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说,用户也是员工,因为他们通过积极向谷歌提供产品信息反馈而获得了更好的服务作为回报。当你在使用谷歌搜索或Gmail时,在你的提问和文本中流入和流出的数据正在帮助谷歌更好地了解你的需求,进而为你提供更好的服务。在帮助一位用户的同时,谷歌还发挥集聚效应以帮助全球的每一位用户
2012年的谷歌搜索页面与以往有了天壤之别
现在:开启新时代
当我与Google+用户体验主管弗雷德•吉尔伯特(Fred Gilbert)交谈时,他向我倾诉的第一件事就是“当佩奇入住后,他立刻解散了移动团队,因为每个团队都需要承担移动问题的解决。”这也就意味着,谷歌内部的每个产品团队都要让自己开发的产品能够在移动设备上运行,而且这还要涉及很多跨领域的功能协作问题。这一点你可以从近期发布的iOS版Google+、Android升级软件以及iOS版谷歌地图中窥探一斑。以上两种应用拥有苹果设备有史以来最佳的使用体验。这一切并非偶然。
谷歌Gmail首席设计师詹森•康韦尔(Jason Cornwell)向我讲述了对iOS应用进行重新设计的初衷:“发布新应用就是为了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让用户更加愉悦,并且让应用更具人性、更快、更具反应能力。”
人性?是的,谷歌其实就像是一个人。多亏了设计才使其产品也开始突出人性化。
谷歌的转型绝非拉里•佩奇一人之功。吉尔伯特还谈到了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的处事风格以及他是如何为谷歌筹谋才使该公司在很多平台的垂直市场都占据着统治地位。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