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会跟各种创业者交流,商量他们是否给加入某家创业公司。我通常会使出老招式,用问题回答问题:“金钱或者经验,你现在想要哪个?”
你瞧,如果你打算加入一家已经拿到500万美元的创业公司,在里面做一个市场总监、产品经理、资深构架师或者国际事业部老大,想挣够退休金的希望是非常渺茫的。但是没关系,并不是每份工作都需要成为你的重大突破,就算这份工作只是提供一个学习机会也不错嘛。
但是我还是经常碰到各种人问我这家公司会不会撞大运。在我看来,这些人是把钱和经验弄混了。简单的算一下就明白了,比如你有0.25%的股份,这家公司B轮拿到了500万美元,假设VC对它的估值正常,就是说这轮拿到了1/3的股份,500万除以1/3就是1500万美元的估值。如果这家公司以后再也融不到下一轮了(很有可能哟),最后VC正常退出(平均是5000万美元),那么你的股份值多少呢?12.5万美元。就这么多。简单的算术就能解决问题,但是人们就是很少去做。
我们假设花了4年时间来退出,那就是每年31250美元。这些是优先认股权,不是受限制股票,所以你得交一笔短期资本利得税,在加州大概是42.5%,最后也就是每年18000美元,这还是乐观的!对了,这儿还没考虑优先清算权,也就是说你拿的会更少。
别误会我,不是说钱不重要,只是在Palt Alto或者Santa Monica买套房得200万,这点钱真没啥用。
我不想打击你,只是想让你看清现实。如果你想挣钱(我是指起码能买套房),你就得自己去开公司或者做高管,或者天上掉馅饼你能成为类似Google、Facebook、MySpace或者Twitter的早期雇员。现实一点好么,这种公司一年全国能有几家?1家?顶多两家?有个投资人最近跟我说,每年有1500家公司拿到投资,只有80家最终是卖了5000万的,能卖到1.5亿的只有8家!
所以你现在明白为何当那些斯坦福的MBA、资深技术人打电话问我下一步该去哪时,我总是会问“金钱或者经验,你现在想要的是哪个?”
对大多数人来说,是经验。我的建议通常是:“保证你在这家公司工作能获得以下几项中的一样:同厉害的高官和VC结成良好的人脉,比上份工作更多的责任,能帮助你继续走下去的专业技能,同能够增加你行业阅历的公司合作的机会。”现在的经验是为了以后的金钱。
我第一次做BuildOnline的CEO时,还是1999年,那时候每招一个进来都会给他算给他的股份值多少钱,正逢科技股大涨,大家都愿意来。后来我就发现这样不好,开始给后面的人这么说:“加入BuildOnline,是因为你相信在这儿有独特的经历,因为你喜欢我们在做的事情,因为在这儿你可以做一份更好的工作,因为在这儿的几年里你可以给自己的简历加分,因为虽然我们给的工资不错但不会特别高。股权不会让你暴富,所以不要因为股份而加入我们。”
显然的,你应该去做那些你喜欢的工作,只有这样你才会每早来上班时都激情满满。不要还没弄清自己为啥要加入就去一家公司。
最近有个朋友问我该不该去一家创业公司去做CTO,去了就是3号员工。我问他母公司有多少股份,管理层又能拿到多少。他说还没问。后来我们聊起来,他说CEO只有5%的福分,而且没有为管理层预留期权池。我的建议是,闪啊!既然这家公司构架都有问题,死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还有个聪明的小伙最近跟我聊了下,他在NY有个offer,湾区也有,还有一家LA的也要他,他自己做的公司也开张六个月了,这还是个不到21岁的孩子。他想知道该怎么办,我就告诉他得自己想好现在想挣钱还是学东西。以他现在的条件两件事都能做,但是得明白为什么要选其中之一去做。我建议他别去湾区那家,因为那是家稍大的公司,去那儿只能做些文书工作。如果你想学东西,起码得去一些能做点让人兴奋的事的公司。如果在那做的顺,你可以在那儿好好学习成长五年,如果不行,自己去创业,到26岁就能做3家公司了。那时候就是挣钱的时候了。
至于赚钱这件事,我有个朋友是个很有才的高管,上过哈佛商学院,呆过3家不错的创业公司和两家大公司,在美国和海外都工作过,现在刚过40岁。每次他给我打电话估计都会觉得我疯了,因为我总是冲他嚷嚷:“老兄,该挣钱了。别到处瞎晃做二把手,你得去掌舵,要么自己去开家公司或者去需要CEO的地方。
如果你真想挣大钱,就得冲到这家公司的前三四位,最好是老大。没几个人有这个本事,所以要弄清自己到底有什么样的技能、背景和脑子。
说了这么多,我希望这篇文章不会太尖酷,我不是那种只为了钱的人。在一家创业公司工作时非常有回报感的事情,再怎么推荐都不为过。但是你得将自己的才能、年纪、技能、抱负和经济基础同自己现有的处境匹配好。最起码,你得明白到底有多少回报,并且一定要问对自己正确的问题:“我到这来,是为了金钱,还是为了经验?”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