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组,“大众”和“分众”。
目前,成长型企业都是在细分市场做到老大,他们的渠道也受此影响。试想,你是一个细分市场的企业,而你所处的却是大众媒体的时代。这导致你的钱不够向所有受众说两三遍话。那还不如向有限的目标的受众讲上百遍。
中国有2500万新生儿,市场很广大。如果一个奶粉企业对2500万新生儿去讲,只够讲三遍。所以,如果你体量还算大,就退向对500万新生儿讲,对他们讲15遍;如果你退到100万新生儿,可以讲75遍,那么这100万新生儿妈妈心目中印象最深的是你,买的也是你,那就是100亿人民币的生意,那你在中国市场就是最大的奶粉公司。所以我觉得不要对所有人讲话,一定是在某个范围当中选定你的精准受众,甚至敢于说,我今天的奶粉就是针对50万人讲,讲150遍。
你的资源在有限的情况下一定是聚焦的。就像任何一个成长型企业,都是非常专注的企业。我举美即面膜,今天为什么在宝洁、联合利华、欧莱雅这些大品牌垄断的情况下,还有一家企业生存下来?因为人家八年只做面膜——他把人家不在意的,觉得市场很小的这个细分领域做深。而且,他不是说自己具有某种功能,而是说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美即时刻:每个人上班很累,你晚上贴一个面膜听音乐等让灵魂放松下来,享受自己的时光,美即面膜成为你生活的一种状态。
美即面膜在过去六、七年前杀进来了以后,现在一年做12个亿,现在在香港上市。在今天的市场当中,国际品牌奈何不了他。这个公司刚开始的时候,广告投入2000万。2000万做广告怎么成功?当时是靠卖场电视做起来的,别人在河里炸鱼,美即面膜在网口捕鱼,之后做大了,电视、楼宇电视、卖场电视形成立体组合。
今天比较难的是“分众”怎么分?这对媒体也是很大的挑战。媒体如何做到更精准、细分,让这些企业锁定在这些受众,分众经常思考这样的问题。例如框架,我们当时每次都向物业公司问82个问题,然后把这些背后的信息,做成数据库,这让我们能够对公寓楼做基本的细分。
在和物业签约的时候,将物业提供的所有资料都输入到系统中,当销售名酒的时候可能需要政府官员较多的小区;国美苏宁最好是选择入住率低于30%刚刚交付的楼,或者已经入住七到十年的楼因为家电要升级换代了;李宁要搜索的是有网球场的小区;POLO汽车可能想要售价2万块一平的小区,如果要卖奔驰汽车就要搜索均价5万块一平的小区。
我们最近在小区里做分析,我希望知道这个小区里面喝的是哪个矿泉水,我们通过持续扫描你们每一个人扔出来的瓶子的外包装,来了解这个社区的消费究竟来自哪些品牌【创业网Cye.com.cn】。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