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形的不如无形的
我深入了解过玩具产业,发现家长们对自己孩子的成长教育及其舍得花钱,少则几钱多则几万,从不吝惜,但对于玩具家长却每每进行制止,我们已经知道家长对于孩子教育的花销是投资性消费,而对于玩具的消费家长有一个观念转不过来,认为玩具是消费,顶多认为玩具对孩子有一点点的启发作用,所以不愿意在玩具上投资更多,或者根本不认为买玩具是一种投资,更多地把买玩具当做一种消费,特别是当家里的玩具堆积如山的时候,更觉得买玩具是一种浪费。而家长往往看不到玩具对孩子成长所造成的影响,因为这也不容易衡量,看到的只是成堆的废弃的玩具Cye.com.cn。
家长当然会给自己的孩子买玩具,但是家长对玩具的消费量是有要求的,家长不会大量地给孩子买玩具,因为在家长的内心玩具是不可能与教育相提并论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有形的玩具反而输给了无形的教育。因为有形的玩具总让人感觉自己花了钱买的是商品而不是教育,相反教育因为自身无形反而让家长觉得自己买得值,如果孩子能顺便搞个才艺表演,那家长就觉得这个钱花的更值了。
所以玩具若想由消费品变作投资品,必须得转移自己的价值,不应该只是在玩具的品质上、安全性、好玩上努力,因为这都是围绕商品展开的工作,而要想转变成投资品,工作努力的方向就不应该是玩具了,而是孩子,只要商品的价值建立在孩子身上,玩具才能由消费品变成投资品,那么这个玩具该如何做呢?这个玩具首先要做的就是要甩掉玩具的属性,变成教具,只有这个商品变成了教具,才具备投资品的属性。家长才会放开荷包的闸门,愿意花更多的钱来购买,同时当这个玩具转身变成教具以后,玩具本身还发生了一个改变,那就是由“可买可不买”的商品变成了必需品,玩具可以跟配方奶粉一样变成必需品,配方奶粉发展到今天在中国市场已经达到几百亿的储量看来非常庞大,但我们不要忘了最初配方奶粉也并非必需品,配方奶粉即便发展到今天硕果累累,其必需性亦建立在对宝宝投资的期许上,也就是说妈妈们愿意花大价钱从香港背奶粉回来,并不因为奶粉里面含有多少种科学的成分,妈妈们埋单的并非奶粉本身,而是为自己宝宝的营养发育埋单,这才是本质。
价值转移
蛋白粉是一个价值相对模糊的商品,这类商品的售卖面临两个麻烦问题,第一个麻烦问题就是吃起来比较麻烦,蛋白粉吃起来没啥味道,冲泡起来也麻烦,让人天天坚持吃比较难,要知道即便是药品,让人坚持服用几个疗程也不容易,况且是保健品。
第二个问题就是蛋白粉的商品价值问题,蛋白粉到底有什么好处?恐怕谁都难以说清楚,吃多了蛋白粉是感冒减少了?还是体能更好了?还是特有精神呢?很难说得清楚。
纽崔莱的广告努力就在于让消费者在早餐的消费机会里消费掉蛋白粉,可是说这个消费时机相当不错,但问题是纽崔莱也没解释清楚蛋白粉到底有什么好处,和对应的价值是什么,纽崔莱仅仅在选料上不断地强调自己是多麽的精挑细选,以此凸显商品不菲的价值,另外就是纽崔莱强调的“你每天早餐得补充这么多蛋白质”,只是告诉你,你需要这么多蛋白粉,必须的。就差一步,纽崔莱还是没有讲透。
在我们接受汤臣倍健蛋白粉的策略思考时,我意识到,蛋白粉完全应该价值转移,那就是蛋白粉的消费品属性完全可以转化为投资品属性,作为消费品蛋白粉天然存在着种种缺陷,包括口味差,吃起来比较麻烦,难以坚持等等,所以作为消费品属性来卖,你要象纽崔莱一样解决它的一系列问题,除了说出商品的成分价值,还要解决寻找消费时机等等,相当棘手。而事实上当我们发觉出蛋白粉的投资品属性的话,问题就变得简单多了,那就是蛋白粉是对自己身体的投资品,你不是在买蛋白粉,而是在购买好身体,一罐蛋白粉无论你想消费者呈现你是选的有机植物,还是精选全球原料也好,对于消费者来说都是身外之物,无论你多好,他都可能觉得贵,但是当蛋白粉所代表的价值是对身体的投资时,几百块钱一罐一点都不贵,蛋白粉的关键是跟身体划等号,其消费品的属性从略,应该凸显其投资品的属性。我们提出了“你怎样对待身体,身体就怎样对待你……每天积累抵抗力!”让汤臣倍健蛋白粉的消费品属性向投资品属性转变。消费者更关心的是自己的身体,而非蛋白粉。
同样的例子,有一个朋友花了一万多办了一个健身卡,他向教练抱怨太贵了!这个教练轻描淡写地就打消了他的疑虑,教练说:比你花钱吃药强多了!是啊!你花钱买的不是健身房的汽车使用租期,而是买的自己身体。一万多算个啥?
我们不能因为很多商品是消费品,就机械地按照消费品的思路向消费者推介,事实上有时候反其道而行之更能促进商品销售。我们不能强调商品消费品属性的同时而忽视了商品投资品的属性。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