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说,没有8-10年的折腾,从上市到变现的路将没办法完成。
有人认为融资本身就将扩大企业能够掌握的资源,变相的增加了企业主的身家。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要分情况讨论。有的企业上市的时候就具备了百亿市值,融资金额达到10-30亿元之间,这显然极大的增加了企业可支配的现金。但是多数的企业还达不到这个量级。假如说一个企业5000万元的利润,上市估值40倍市盈率(上市后),总市值为20亿元,其中15%的股本为公开发行获得,那么扣除发行费用,和一些实际产生的公关费用,所能够获得的现金数额在2-2.5亿元上下,这是多数的情况,较为普遍。这个和开发房地产相比,也不算太多,何况花起来还有很多限制。
为了风投而上市?
有人上市后非常后悔,例如俞敏洪,大概的意思是说,上市是被风投给绑架了。这种心态比较普遍。很多人觉得,企业上市以后企业家也没法真正的套现,还得艰苦经营;凭空多了这么多要求你负责公众股东,还要应对监管,风光的同时也有很多负担,没有以前小日子过得舒服,真正便宜的是风投 – 投资以后啥也不管,等着上市一年后就可以套现走人。在很多企业看来,风投的工作无外乎吃饭喝酒拿钱数钱这四件事情。
这种说法对于早些年的风投确实适用,因为那个时候机会多,风投赚的多赔的少。但是对于现在的市场,却有些不公道。从某种程度上说,如果一个企业不要求上市,那么即使有风投投钱,价格一定是按照净资本溢价估值,而不是现在的PE估值法,风投的入股溢价将大幅的降低,因为没有什么退出渠道,只能等着分红。
假设一家企业的净利润是5000万元,可以用于分红的资金为每年2500万元,那么如果入股20%,得到的分红将是500万元/年,假设按照8年分红覆盖本金的算法,这家公司20%股权的估值将是4000万元(=500万元×8),公司的整体估值是2亿元。这还是理想的情况,真实的情况是考虑到经营风险可能还要打折。但是如果企业承诺CYE风投上市退出,那么风投可以接受高溢价入股,原因是退出的回报预期大大的提高了。同样的公司,假设按照投资前10倍市盈率估值,那么总估值就是4亿元,增发20%的股权价值就是1亿元,投资后估值为5亿元,是原来估值的2.5倍。
所以说,为了风投上市确实是个负担,但是前提是企业获得了溢价融资,从而在短期内获得了资金优势。天下没有不要钱的午餐,如果要接受理想的融资,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这也是上市的一个优势(或者说打算上市的一个优势),就是企业在发展的关键期可以获得风投的大量资本,用于增强公司的盈利能力,使得公司在短期内通过资本的力量实现快速的业务扩张。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